第一次懂得等待是5岁。那个时候,我还住在老家,妈妈还是我们小学的老师,白天忙着上课,晚上忙着干农活。农忙的时候,爸爸妈妈经常忙到半夜才回家。姐姐当时八岁,才刚刚学会蒸米饭。记得很多次的晚上,爸爸妈妈在田里干活,姐姐就会提前把米饭蒸好,等待着他们回家。然而等啊等啊,他们就是不回来,我和姐姐困得穿着脏脏的衣服和鞋子躺在床上就睡着了。不知睡了多久,爸爸来到床边把我们推醒,拉着半醒的我们去客厅,才看到餐桌上摆上了妈妈刚刚做好的热腾腾的菜。那一年的很多相似的场景让我第一次明白,生活并不都是可以任意随着时间走的,很多时候,即使时间跑得再快,我们依然要默默地等待。
第二次是7岁,我该上小学了,九月一号同村的很多孩子都去学校报道了,我也想去,姐姐耐不住我的纠缠就带着我出发了。快到学校的时候,姐姐把我藏在草林里,嘱咐我不能乱动乱跑,而她先去学校找我的妈妈,问问我能不能进校园。我出生的那几年计划生育很严,懂事之前我基本是在亲戚家住的,所以在我和姐姐幼小的心灵里,我是不能让大家看到的。所以,我窝在蒿草林里真的是一动也不敢动,内心无比忐忑,我到底能不能上学呢,要是不能,我又该怎么办呢。现在的我早已不记得当时的自己躲在草林里有多闷热,有多少虫子,浑身又有多痒,只犹新记得当时姐姐从学校跑出来找到我说的话,妹妹,咱妈说你现在也能去报道了。原来等待,因为是所期待的结果也能如此愉快。
9岁,我上二年级,姐姐五年级,有一个星期她值日,放学我不敢一个人回家,只能等她一起,第一天等姐姐的时候,就有高年级的男生来欺负我,我吓的跑到姐姐班里。姐姐班里最好的朋友也是我们村里的人,特别讲义气,不仅替我骂了那几个男生,还把她的弟弟介绍给我认识,让他先陪我放学。她弟弟比我大一岁,上三年级,她还说等她和姐姐都毕业了,他弟弟也能继续陪我一起上学放学。再后来,我真的跟她弟弟成了好朋友,姐姐看我有了朋友就保持她自己的上下学节奏,不再管我。就这样过了两年。有一天傍晚放学,我照旧在学校门口等小哥哥一起回家。他出来的时候身边有他的几个同班同学,他们就问我等谁,我说等L啊,随后莫名其妙,那几个同学就哈哈大笑,当时的我真的特别尴尬,仿佛一瞬间明白了大家在笑什么,最终那一天我们俩没有一起回家,以后也再没有一起上过学一起回过家,甚至在校园里遇见了也会无比尴尬地躲开。连他的妈妈碰到我都会问我俩怎么了,是不是吵架了,也不去她家里玩儿了。那个时候,我们都还太小,经不起一点点流言的纷扰,总是因为一些外人的眼光尽快撇清关系。也正是那一天尴尬的等待,让我成长了很多,没有陪伴我也能够一个人顺顺利利地上学,平平安安地回家,慢慢长大。而我和他的关系也在那个黄昏时分那些肆无忌惮的笑声中冻结,直到14的时候我俩才写信和解的吧,可惜友情却已经消逝在时间的长风中,和解信成为了我们给彼此的童年画的一个句号,从此再无任何联系。
而关于等待真正不愉快的回忆是初三的时候,一个特别要好的朋友转学了,不过还好我们都住在市内,所以周末的时候我俩经常约着一起去书店。有个周六,我们提前用妈妈的手机约好早上八点在公交站牌见,一起去买书。七点半,我到了,可是左等右等都不见她。九点的时候,我在旁边的电话亭买了一张201卡给她妈妈打电话,是她接的,说过一会儿就来。我就继续在人行道上跳格子,没有数过自己来来回回跳了多少遍,也不曾记得看清楚多少人从公交车上下来再从我的身边走开。十点多,我再次打电话问她,她说一会儿就到。又过去了两个小时,她依旧未出现,我就站在那个公交站牌那里等到了下午两点,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那么执着,为什么后来没再打一个电话问问她。就那样站着,然后等到把所有悲伤失望的情绪消化干净后,我走回家了。夜晚九点多,她给我妈妈手机上发了一条短信,不好意思,我今天回了老家,没敢告诉你。你真的无法想象我看到短信时的心情,透骨寒气从心底一丝丝冒出,随着体内错综复杂的脉络弥漫了全身。后来的很多个周末,我们依旧会经常约着一起吃饭一起逛街,但是她的还是曾经的爽约我并没有真正忘记。不是我小肚鸡肠,也不是我不愿意原谅她,而是有些伤害,时光也医治不了。那一天,在车水马龙的街头,我暗暗发誓,以后,我一定不轻易许下承诺,而一旦和别人有任何约定都要风雨无阻。这种心意与执念,至今,我都努力并心甘情愿保持着。
等待似乎成了很多人生命中的某种习惯,等待的时光就是一个人站在原地能清楚地看到每一分每一秒从身边溜走的痕迹但还是不愿意抬起脚步跟上。我们不是天生就善于等待,只是在这鸿雁南北徙迁,日月东西过往中,我们有所期待。
有的等待有始有终,而有的终归无疾而终。也许若干年后,我们会重新定义生命中的各种等候时光,那时当我们一回头,看到的一定是岁月长河里一个个曲折完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