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因为是生肉,所以一直没看,今天想起来就去看了下。豆瓣6.8分还是蛮合适的,因为前面近一个小时都是很一般的剧情,并没有特别打动我,有的人说它很散漫,有点“情不知所起,也不能一往情深”的感觉。
就是一个老戏骨夏宰和当红小鲜肉佑英一起演话剧的故事。当然这部电影也有人戏谑说是某江网站上的耽美小说的改编。我相信有一部分群体,是因为某些标签而去看这部电影的,至少我很坦诚地说我是这样。不过我很认真地看完了之后并不想把它作为一种标签电影来看,因为这样的感情,即使是少数,那也应该是值得尊重的群体。
1.“今晚我是最完美的singer,而你却不是最好的walter.”
最打动我的是快结束的半小时的话剧表演。话剧里夏宰是walter,佑英是singer。
蓝色阴暗狭小的空间,给人压抑深沉的感觉,血迹斑斑,绳索捆缚,给人囚禁的悚然,还有大声的挣扎与呼喊……
我不能接受你不爱我这个事实
所以在话剧《unchain》里最后singer最终用绳索选择一起和walter死亡。
这一段是整个电影的高潮部分,两个人都沉浸在话剧中,不如说我们观众也被带入到话剧中,和话剧中的人物一起经历,爱与恨,生与死。
当然,我在看完了之后,还是觉得最喜欢的部分是话剧表演的部分,但是话剧内容我并不是特别了解,尤其人物关系,翻看前面,电影里的导演其实已经说明了话剧的内容。
大概话剧里面就是singer爱上了walter,当然也可能是互相的,然后囚禁了他,walter的妻子clare去找,singer杀了clare。后来才知道walter是mark,最后两个人都死了。
其实singer这样决绝的爱,或者说极端的爱,我也曾见过,大概很多人是不能理解的吧。因为想要追寻,或者说想要一直在生命的记忆中有他,所以才会连死也要拉着一起。
其实话剧作为戏中戏,正是两位主人公在他们各自的生活中的升华,或者说戏剧化。
本来话剧表演里英佑在上吊里有拉环的,最后他没有拉,放开了,其实是在赌,夏宰有没有一点在乎他。
“我讨厌孩子们和狗,因为他们总是毫无理由的得到爱,但这世界上爱的总量是有限的。”
最爱这句,它在电影出现了三次。
第一次是灵感爆发的台词。
第二次是试探的手,交付的爱。
而第三次,是近乎绝望的喊。
我觉得英佑一定是缺爱的人,表面上是偶像的爱豆,似乎万千宠爱,但是他是个很渴望爱的人。
影片刚开始,他就是个有偶像包袱人,或者说他并不情愿来演话剧,所以排练迟到故意让别人等,排练说台词也毫不认真,一度让夏宰直接向导演说换人。
后来是没换成人,所以夏宰直接对英佑飙戏,让他折服,让他认真起来。
正如电影片名,“方法派”其实是一个演技上的专业术语,是指演员完全融入角色中的表演方式,除了演员本人的性格之外,也要创造角色本身的性格及生活,务求写实地演绎角色。简单来说,演员要最终和角色融为一体,无分真我。常说的“入戏太深”就是方法派演员无法从角色中抽离。
英佑越来越融入角色了,夏宰开启慌乱,排练的时候嫌弃台词变态,拒绝女友的亲密,劝说不适应舞台强光的英佑。
他们越来越亲密,直到在夜晚舞台中的亲吻,早上遇到的表白。
当你爱上一个人的时候会想告诉全世界他的好,告诉全世界你的幸福。
所以英佑故意把那些亲密的照片发了出去,引来记者。
可是当记者提问时,夏宰却只解释说是适应剧情需要才会亲的。
我看到有人说夏宰渣,一边和英佑亲密,一边又没能离开女友熙媛。我在行为上确实不认同。
但是真情与假戏,在这部电影中谁又分得很清楚呢?话剧终了,人散,情一定也散了吗?
他们有人说 《method》是韩版的《霸王别姬》,但我觉得不是这样,霸王别姬中程蝶衣和段小楼不单单是两个人,他们代表了一个旧中国的变迁。而method不是这样的,他们两个人,是普通再普通不过的人物,他们就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