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 巴黎 · 蒙娜丽莎的微笑(一)
久久流连在蒙娜丽莎的画像前,她那温文尔雅的微笑总在伴随着我的脚步。传神的目光里有一份宁静的陶醉,有一份淡淡的哀愁,还有一份轻蔑和不屑。
蒙娜丽莎看到了什么?
那份陶醉的目光该是看到了凯旋门。
在欧洲100多座凯旋门里,法国巴黎的凯旋门是最雄伟的一座,始建于1792年,是拿破仑为击败俄奥联军的奥斯特利茨战役而建的凯旋之门。座落在星形广场上的凯旋门是巴黎12条主要街道的中心,从任一个方向都能看到它的雄姿。
50多米高的凯旋门拱形建筑形成了四个庄严的大门,整座建筑布满了精美的浮雕。右侧表面上的一组浮雕上,自由女神展翅欲飞,六个志愿兵雄姿勃发、整装待命,苍桑的老人和裸体的孩子在背景中倾诉着对自由的渴望。就是这一组浮雕牵住了法兰西民族的心灵,它被命名为“马赛曲”。对自由的向往,为自由而献身的宏大主题超越了建筑主体上所有浮雕表现的内容。无论是彰显的战功还是再现的历史事件,都是过眼烟云。而源自人类天性中对自由的渴望,总能世代传承、亘古不变。
法兰西民族是酷爱自由的民族,他们把凯旋门化作了为自由而战的纪念之门。90万巴黎市民从凯旋门深情地迎接了拿破仑的遗体,因为他是为法兰西自由而战的斗士。维可多·雨果的遗体曾在凯旋门下停灵一夜,因为他是用心灵呼唤自由的勇士。一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无名战士的遗体被永远安葬在了凯旋门下,因为他是为了捍卫自由而牺牲的战士。至今,每晚在烈士墓旁燃起的那一团火焰,在纪念着所有为国捐躯的将士。彻夜长明的火焰升腾的是法兰西民族渴望自由的激情。
蒙娜丽莎的微笑里的陶醉是对自由的向往。
那份陶醉的目光或许是看到了凡尔赛宫。
巴黎郊外的凡尔赛宫,一改巴洛克式混沌的圆润和法兰西式直刺青天的尖刻,在一片绿地上撑起了西方古典主义的伟岸。
宫前广场上,路易十四的塑像正跃马扬威。他有理由扬威,这个法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因其卓越的文治武功使法兰西帝国强盛一时。他在此迎门一站,仿佛不无得意地向全世界的游人宣布:此宫是我建。
建成于1689年的凡尔赛宫自路易十四始,就成为了历代帝王的皇宫。500多间装饰精美的房间和厅堂尽显奢华。无数的巨幅油画再现着神话传说和王室战功。大多场面热烈、色彩张扬。精细的挂毯所表现的田园牧歌则恬静自然,色彩和谐而温馨。廊柱的雕刻、穹顶的彩绘,无不精美绝伦。随处可见的主题雕塑和世界各地的艺术珍品总让游人流连忘返。进入镜厅的一瞬间,人们无不为眼前的金碧辉煌而惊叹。17扇巨大的落地花窗,把后花园的美景揽入了厅堂。另一面由几百块镜面组成的庞大镜墙,把厅内的所有华丽折射得流光溢彩。淡紫色、白色和绿色的大理石装饰着每一个细部,镀金的太阳装饰在高高的柱顶上,熠熠生辉。从天花板上垂下来的巨型水晶吊灯,使整个大厅晶光闪耀。试想每当夜幕降临,烛光点燃,境面反射出的3000支烛光一定会将整个大厅燃成金色的海洋。难怪当年欧洲的皇室、政要为能在镜厅一舞而欣喜若狂。以行星命名的各个大厅环绕着极为奢华的阿波罗厅。这个因路易十四以太阳王自诩而得名的御座厅,以君临天下的气势,在凡尔赛宫炫耀着皇权的威赫。和所有的奢华一起,留下了法兰西历史上的一段辉煌。
转出宫门步入后花园,立即被另一种美景所震撼。一眼望不到边的花园,以宫殿中心线为轴向,把如洗的碧绿洒向天边。左右对称的布局尽显巴洛克式风格的均衡之美,各种几何图形的草坪花圃和茂密的绿树,和谐地勾画着色彩斑斓的油画。路旁神态各异的雕塑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中部巨大的喷泉水池倒映着蓝天上的朵朵白云和气势恢宏的海神群雕。剽悍的海神、奋力跃水的骏马,总能给人以力与美的享受。100万平米的花园,视野开阔得一望无际。转身回望,阳光下的凡尔赛宫呈现出浅玫瑰色的轮廓,绿色的浓荫环抱着它,绿色的地毯通向它,在蓝天白云的天幕下显得格外庄重、和谐,果然一派王者之气。
蒙娜丽莎微笑里的陶醉是对瑰丽艺术的赞美。
那份哀愁的目光该是看到了巴黎圣母院。
圣母院建在西奈岛,塞纳河的清流从它身后缓缓流过。这座历经近200年、于1345年建成的教堂是一座典型且又奇特的哥特式建筑。结构严谨,布局对称,使它保持了哥特式建筑最明显的特色。而两个塔楼的平拉结构则一反哥特式的尖耸,特立独行于欧洲所有哥特式教堂。那份雍容平和既不失庄严、雄伟,又平添了一种和谐和包容。正立面三纵三横的建筑格局,在中心围成了一个巨大的玫瑰花形园窗。圣母安详地怀抱着圣婴,和两边的天使一起注视着步入教堂的善男信女,三个拱形的门洞迎接着远道而来的八方游客。
进入圣殿,可容纳几千人的大厅,除了南侧华丽的玫瑰形圆窗,没有过多的装饰,于朴素中透出大气和庄重。那架巨大的管风琴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几百根音管,错落有致地排列在一起,同样增添了教堂凝重的氛围。它那浑厚的音色曾为圣女贞德悲泣,也曾为路易十四和拿破仑称帝祝福,而为一战胜利鸣响的则是法兰西民族的心声。
教堂后殿的建筑有一种独特的美感。弧形的角拱与直线形的肋墙在动与静、曲与直的交错中,给视觉以灵动和敦厚相融的冲击。不大的后院,一排藤萝架起了一蓬绿荫,几只鸽子在条凳上旁若无人地踱步。午后的阳光洒在大厅的拱顶上,仿佛有青岚在慢慢升腾。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巴黎圣母院都是一副无与伦比的美景。法国作家雨果把它形容为“巨大石头的交响乐”,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划时代的标志。
雨果也为法兰西弹奏出一曲雄浑的交响乐。即使没到过巴黎,很多人对“巴黎圣母院”绝不陌生,那一部美与丑、善与恶交织的《巴黎圣母院》震撼了多少人的心灵!美丽的艾斯梅拉达、丑陋的加西莫多、英俊的弗比恩、阴险的富洛娄,在雨果的笔下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普通民众的正义、善良,宫廷的无耻、腐败和教会的黑暗、虚伪。尽管美丽和善良在一瞬间被毁灭,但人们会永远铭记住人性中的至善至美。艾斯梅拉达的善良使她成为了美的化身,加西莫多的善良也淡化了他的丑陋。两百多年前的维克多·雨果就告诉了世人:心灵的美丽才是人类永久不变的安魂曲。
蒙娜丽莎微笑里的哀愁是对良知毁灭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