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热传一条上海地铁占座骂人阿姨的视频,看到这种视频真是毫不陌生,相信每个人都会在公众场合遇到这样自带“优越感”属性的“本地长者”。从广州地铁老人为抢座咬掉年轻老师耳朵事件,到前不久洛阳王城广场舞大叔强抢篮球场暴打小伙子事件,再到如今上海地铁站占座骂人阿姨,事件主角无一全是这样一群步入老年却依旧“活力无限”的“轻老年人”。
为什么喊他们“轻老年人”?因为他们年龄虽步入“大叔”“阿姨”范畴,却言行莽撞霸道赶超热血冲动的“年轻人”。他们易怒、强势,甚至蛮横、无理,仗着年龄优势,要求身边年轻人为他们让步,要求全社会为他们礼让。他们生活在自己营造的一个“弱势”世界之中,稍有不顺,便破口大骂、怒展拳脚。一边以过来人身份“教育”年轻人,数落着当代年轻人的诸多不是,一边在事件发生后故作老态,强装“人老体弱”掩饰自己。他们中的许多都自带“优越属性”,仰仗着自己年龄及生活优势,理直气壮地“指点”年轻人,“教训”年轻人。
“这社会是怎么了,到底是坏人老了,还是老人变坏了。”这是之前在网上很流行一句感慨。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当今社会这些大叔阿姨们充满着戾气?这个问题令人深思。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这些大叔阿姨身上都有着一个共同属性——强大的自我优越感。
这种优越感表现在,他们遇事强势、蛮不讲理,真应了网上一个段子“你和他讲道理,他和你耍流氓;你和他耍流氓,他和你讲法制;你和他讲法制,他和你讲政治······”像占座骂人视频那位阿姨一样,很多这种蛮横的“轻老人”,你和他(她)讲道理,他和你摆年纪,张嘴就是“我不听。我不听你讲。你个小年轻,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稍有不顺,他们瞬间戾气陡增、恼羞成怒、抱拳出击,打你个小年轻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响叮当之势,打你个小“鳖孙”措手不及之无力反击,然后事后要么倒地耍赖装糊涂,要么一副“年纪大经不起折腾”的衰老之姿。当事年轻人要么像占座视频那位美女一样闭嘴忍让,要么就是像被抢篮球场视频小伙子一样受着那莫名其妙的几拳。
这样的事件这些年屡见不鲜,每一发生必上微博热搜。每每议过,虽有当事人迫于舆论压力出来道歉,但是此类事件还是只增不少。似乎社会对这样一帮“轻老人”束手无策,够不上法律惩处,谈道德又毫无痛痒。那么问题来了,他们自带属性的优越感到底是谁给的?
是长期在社会营造的尊老爱幼、仁义礼让的道德要求,助长了这些“轻老人”、“熊孩子”的“优越感”?还是社会对这样一帮熊老人熊孩子的太过宽容?仅仅以社会道德这一标准,是否能约束那些为老不尊的老人和撒泼任性的熊孩子?事件发生时,那些旁观群众的沉默和不作为,是不是也助长了“轻老人”和“熊孩子”的嚣张气焰?我一直以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我们中华民族最能征服世界的优秀美德和民族品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究礼仪、孝道、宽容的泱泱大国,在世界范围内也一直标榜着中庸、宽和的国际大国形象。可是,在这样的“轻老人”和熊孩子诸多的时代,戾气似乎无处不在。当老人不再宽容安详,当孩子不再纯真友善,这社会必然充斥着争执和暴力,这不仅仅是年轻人与老年人的“战争”,而是社会文明与个体文明的“较量”。我们都会老,就像你们不再年轻,希望,我们可以彼此尊重、彼此体谅,你希望被这世界温柔以待,但起码你也得温柔待它。
(文稿BY 莫纳.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