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座五花山——故乡

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总有那么一方魂牵梦绕的故土,得意仰或失意,逢年或是过节,指不定那个时辰,那缕思绪,都会让你想到它。


从李白的“明月”寄思乡之愁,到李煜的“小楼昨夜又东风”,再到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古人思乡之情溢于言表,更有灞陵桥前折杨柳,“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再到后来,鲁迅先生的《故乡》里,回忆中那略带神异色彩的美的故乡,是少年时美好心灵的反映。郁达夫先生不远千里,从杭州赶上青岛,再从青岛赶上北平,也是想尝一尝这故都的秋味。老舍先生亦想在北平享受一点清福,更是爱的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以至余光中先生也多了有年少至年老的乡愁种种……


今天,又读过当代作家迟子建的《五花山下收土豆的人》。开篇,作者以一贯沉静的笔触,娓娓讲述着历经三场秋霜沐浴过的山色,从原本的青山,到初霜过后,微微转黄如洋溢着丰收气息的麦田,再到第二场霜后,满山的金黄或浅红,等到第三场浓重的霜,那山峦就成了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五花山”。只有对故乡怀着深厚的感情,才能写出如此美丽、格外清爽的故乡美景。


“五花山”上秋色美景,让人流连忘返。笔锋一转,来到山下,人们起土豆、存土豆、溜土豆,通过简单而又不失唯美的笔触,写活了这秋收中最苦最累的活,以及被孩子们乐此不彼如沙里淘金般的溜土豆。这也让我想起了儿时,家里清贫,总会在自留地里种满土豆、红薯,这些都是即可当菜又能充饥的,田间地头,我也帮着母亲插秧,浇水,丰收时起土豆、红薯,分类储藏。红薯叶、茎这都是上好的猪饲料,也是要运回家的。


“他们看上去是那么的单调,可他们因为他们的劳动,而成为了我眼前这巨幅画卷中最生动、最永恒的一部分。”

简短的一句话,字里行间侵润着对劳动的歌唱,对乡土的爱恋,读过之后,感动的不再只是作者的文笔,更是心的共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日常习惯刷公众号的我,这一次刷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广告。 14天小白理财训练营——只要9.9。 之前也见过类似的推英语...
    图南岩流阅读 2,755评论 2 7
  • 走走散散的人那么多 别再偷看了 我过得比你好 不再要任何人记起我 走在街上会很自由 你这一生有多少故事要说给大风听...
    哀慕熙荣阅读 2,241评论 2 1
  • 你若归来,我却不在 半生等待,一生遗憾 两鬓斑白,泪已垂垂 一生一世,一事一生 我若归来,你却不在 百转千回,千顾...
    玉君子的文字空间阅读 2,415评论 0 0
  • 陈博无关摄影阅读 754评论 0 0
  • 陈晓蕾,女,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后进入石家庄市桥西区计生局工作。2010年国家计生委在全国范围开展计生知识竞...
    33c2c2731982阅读 5,083评论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