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
对于很多人来说,无论写什么体裁的文字都有着它一定的规则,像现代诗歌,其实很多人写到最后都搁笔不写了,其中一个原因是现代诗歌没有一种具象的路子可以走,当然这个也是说不清的,好诗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入心是产生共鸣,包括小说也是如此,以下就是个人一点关于写诗歌的一些简要。
1、现代诗讲究的是“言少意多”
就是一首诗出现了,它能以最少的字体现最多的意思出来,简称为多义。喜欢朦胧诗的诗友们对这个词语并不陌生,而言少意多往深了讲,它升级到空间时间以及维度,能体现出这三个特点的诗不是好诗也是好诗了,最起码能存留在我们心中的诗歌还在少数,例如这首大概就是诠释了一种个人认为诗歌顶层的概念。
《一碗油盐饭》
文/佚名
前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有一碗/油盐饭
昨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
今天/我放学回家/盛了一碗油盐饭/放在母亲的坟前。
这首诗的文字再简单不过了,不冗长不繁芜简洁明了,意义深刻。每首好诗的特点都不尽相同,但每首好诗都能让你印象深刻,时间再久都很难忘却,这就是言少意多的好处与妙处。
2、现代诗的节奏感与跳跃与美感之间的联系应当怎样把握。
很多人在尝试写的时候总有一种无从下笔的感觉,或者下笔后就刹不住车收不回来一般,其实现代诗在开始下笔时就要有一根引导主线,顺着一条线延伸然后便是有节奏感,而这种节奏感是让读者读起来里面文字的气息带来的感觉,或朗朗上口或抑顿扬挫或悲怆如涕或轻盈优美也或大气磅礴,一个有文字功底的人,除了注重给诗添加一道铺垫上的防护外也会对词语句子的精准度下功夫,毕竟要表达清楚且又不留白的情况下找对词语很重要,所以许多诗会因为一两个字而成了整首诗作的点睛之笔。再谈到诗歌的跳跃性就是,一首诗的融会贯接,就好比看到一首诗前面一句跟后面一句或者前面一段跟后面一段完全脱离的感觉,这时候要注意,许多会运用抽象这种写法的诗友们要谨慎跳跃性写作,因为一旦跳着跳着就跳断了,那么整篇可都成垃圾了,跳跃性的写作也是有一条线引着,无论你跳的有多么远,它都能从字里行间的收回来。
3、现代诗是要“外焦里嫩”的
何为外焦里嫩,不难理解,往往我们都有这种感觉,好像诗歌看的多了,感觉许多人的写作包括运用的词汇都是很广泛的那种,明明不是一首诗,看起来却像是千篇一律,这是我们大多数人犯下的通病,因为没办法,打破陈旧的写作模式和思考模式而去创新是需要时间的,而时间往往不被浮躁的我们所接受,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一切都是未知,你只能默默煎熬,一个人在一条路上孤独成长与修行,你只能从中捡选关于写作的技巧,因为没人能告诉你诗歌的答案。真正会写诗的人他的每首诗作的风格与读出来的味道是不一样的,我接触到一个女诗人,她的诗很入心很入心,几乎是能把人引到诗里同她喜怒哀乐,但她的诗的风格十年如一日,看的多了自然便厌烦了,所以要尽力摆脱固定思维写作,给每首诗的血液添加其他微量元素,而不是单一的只给血肉不给灵魂。
4、关于现代诗的具体标准
其实说实话,我写诗时间不长但也不短,但莫名其妙的感觉越来越不懂诗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瓶颈期,有段时间非常排斥文字,不想看到任何一个句子的出现。主要有哪些原因呢,第一是诗歌是高贵冷艳的,是穷人内心不敢亵渎的,是富人的精神狗粮,也是流浪之人寄托的一种情感方式,写到深处的人自然有着一种“情到深处人孤独”的感受,而通往这种高贵的路上,诗歌是一种信仰与力量,在你最艰苦为难时,在你拥抱叹息时,在你被所有情感中伤时,你会用这种特别的方式去记录,并在诗歌里蜕变与心存敬畏。但随着所谓的野路子与正路子的写作方式就好比民间派和学院派,对立与矛盾其实都是人设想出来的,你写的多了看的多了,写出来的文字自然有影响了,诗歌没有一成不变的,而所谓的标准只是一个框框,天下文字一大抄,最重要的莫过于诗歌能够摸其脉搏,触其灵魂的感动了。
每一首好诗都有它相同优点,也有它不同的特点,只是需要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交流与探索创新,每一个人都是个体的,但愿每一首诗能给你光明和心安的就是笔下如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