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少,但更好

我们疲惫不堪地应付着手头上的,即将来临的机会与任务,但往往收效甚微,只想着拼命地学习新的技能。奔波于工作、学习、生活之间,却难以找不到平衡。 《精要主义》一书给了我们新的思维方式——更少,但更好。

精要主义者的思维模式——选择 甄别 取舍

关于选择,Mary.Oliven的一句话可以告诉你真正的答案“告诉我,你要干什么?在这野蛮却宝贵的时间里。”要么慎重的有所不为,要么不由自主任人摆布。是将生活交由他人安排还是自己绽放精彩,你的选择将会给你答案。

关于甄别,几乎一切都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时间与结果的关系。书中提及以下三个重要定理:

幂级定理——某种努力较之于其他努力,会使成果呈指数级增长。

帕累托原理——80%的成功源于20%的努力。

重要少数法则——通过解决问题中一个微小部分提高产品质量。

甄别出价值最高的选项,实现边际效用最大化。

关于取舍,要大干一场的到底是什么?精要主义者会强迫自己权衡两者并战略性地选择那个对自己最有利的,就能极大地增加实现自己目标的机会。努力将取舍视为内在生命固有组成部分。正如郭士纳采取的复兴IBM公司的举措:不断调整内部结构,卖掉非核心,长期效益不好的部门,扩大核心利润高的业务。为IBM后来依旧利于不败之地创造了条件。

精要主义主张只做必做之事,有目的地深思熟虑地,战略地淘汰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具体而言,就是在选择做什么上,更挑剔。一期奇葩大会上,蒋方舟关于讨好性人格的演讲很触动我,其实在家长眼中的乖宝宝大多都有过类似的境况,而这一人格的形成其实阻碍了精要主义者的探索之路。因此,怀着敬意,合理优雅地拒绝不重要的事,以便应承真正重要的事,即使短期内会带来社交成本,但精要人生的题中之义正是认识到:从长远来看,受人尊重比受人喜欢重要得多。

寥寥几语,无法涵盖本书的精髓,但也希望能有些帮助。

我是洁洁,在校生一只,愿你们生活愉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