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拖延?不出活?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该如何解决?
其实,原因不是最主要的,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是面向未来的积极态度?
那么,该怎么解决呢?今天分享的这个主题也许会对小伙伴们有一点点启发。
本周在读凯文·克鲁斯(Kevin Kruse)的《高效15法则》(15 Secrets Successful People Know About Time Management),昨晚读到第11个法则——生产力飞跃魔术:主题日。大致是说,给自己的工作进行分类,确定几个主题,然后每天关注一个主题。比如,周一关注的主题是部门例会,周二关注的主题的走访客户,周三关注的主题是文案,周四关注的主题是创意思考,周五关注的主题是整理。具体怎么梳理个人的主题并把不同的主题安排到某一天,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确定。而且建议以星期为周期,主题相对固定,不遇特殊情况,尽量不要调整,这样有利于建立工作的周期性和规律性,以便于掌握,避免混乱。
但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工作内容往往没有那么规律,比如,我周一关注的主题是部门会议,但由于主要领导经常出差,例会时常开不起来,于是我把周一的主题改为了周总结与计划,所以,每周一的早上我先总结上周工作,并根据自己手头的事情安排一周的工作计划。这样,如果开例会,我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拿着我做好的总结与计划到会上去汇报,并根据会议精神对一周计划做适当的调整。如果不开例会,我就把总结和计划保存到自己的日志里面,并按照计划执行自己的工作就好了。
而且我发现,这样的一个最大的好处是提升工作的效率,当你把某件事或某类事作为主题时,这些事就成了你这一天要优先处理的事情,其它无关也不紧急的事情就先放到一边,或者授权给其他人;如果是遇到非主题的紧急事情,就先评估一下重要性,如果重要,就用最快的速度把它处理掉,然后开始专注主题事件;如果不重要,就把它推辞掉或授权给下属或请同事帮忙处理。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便于我们在复盘时发现自己的能量变动情况,并找到自己的心流事件,从而发现自己的潜在兴趣和偏好,以便于为今后合理安排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