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跑毒了 | 塔塔的流浪日记

租住的公寓有很舒服的公区,今天是入住以来第一次抱着电脑来公区办公,效率都提高了很多。

古有孟母三迁,说白了,人是环境的产物。

环境之于人的影响,就像温水煮青蛙,在不知不觉之中就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在我二十四五岁的时候,周围的同龄人进入了第一次的结婚高峰期,速度快的甚至有了孩子,这种环境在我的潜意识当中植入了一个概念,“你已经到了适婚年龄”。

当时正跟男朋友谈了一年恋爱,周围的人都经常会“关心”的询问:你俩啥时候见家长?你俩啥时候结婚?被念着念着自己也开始觉得,嗯,结婚这件事似乎可以提上日程了,还好当时的男朋友很恐婚,踩下了刹车。

我现在真的特别感谢他的不娶之恩,没开玩笑,如果当时头脑发昏就这样结婚了,真的很难想象现在的我会过着怎样的生活,不一定就不幸福,但一定没有现在自由。

每次回忆起这段经历,我都觉得很恐怖,到底是什么让我在那一刻有了想要结婚的冲动,想了想,好像就是因为周围的环境让我觉得结婚在那个时候是一件“对的事”。

后来我采访了很多已婚的朋友,大部分都后悔结婚。其实我想他们不是后悔结婚这件事,结婚本来没错,只是他们犯了一个错误,受到环境的影响,就匆忙的为了结婚而结婚,忘了问问自己是否做好了结婚的准备,以及是否是发自内心的想要结婚。

因为环境的影响而随波逐流太过常见,以至于我们很难发现,但我们必须保持这一种警觉。

年纪大了,很多人都在感叹,越长大,朋友越少。早几年我也会唏嘘,尝试去经营和挽留流失的友谊,后来,我选择了接受这个现实,社会把我们分流成了不同的人,再强融进已经跟自己格格不入的环境,只会搞得大家都很抱歉。

前年我和男闺蜜组队考研的时候,这个消息一传出去,我们赫然成了朋友圈里的异类,为此还跟一些秉承着“”读书无用论”的朋友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辩论。

列举一些反方观点,比如:读研有啥用,出来了还不是打工,学英语有啥用,我不会英语照样欧洲十国游,看书有啥用,看的越多脑子越迂腐……

听到这些话的一瞬间,我却丧失了反驳了欲望,同时明白了三观不和是多么可怕的事情,这是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也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辩论。

我反问,也许一个大学生和一个研究生区别暂时不是那么明显,可是后者如果一直学习下去呢,量变产生质变,到那个时候,你认为会发生什么?

对方的回答我终身难忘。

他说:

那我们可能会彻底成为彼此眼中的傻逼。

我愣了一下,突然觉得好特么有道理。

原来我们今天所有的努力,从来就不是为了说服谁,也不是为了证明给谁看。

当你到达顶峰以后,你可能还是无法说服他们,但你会离他们越来越远,站到他们触碰不到的高度,然后,彻底退出他们的世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