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384#
从牛顿到爱因斯坦-思想无飞跃
很多人说混沌大学的创新课程,来自于很多的理论为支撑,是不是一个伟大的创新理论?
引用教授组合创新课程里的故事:王兴有一次回答记者问他什么都没有创造,王兴回答:就像文字一样,每一个字都在,但是变成文章,它就不一样了。
拉大一个巨大的尺度,来看跨时代伟大的科学家,从牛顿到爱因斯坦,天才是突然出现的吗?
我们来翻一下历史:
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提出物体运动是由于力的作用。
公元1640年,伽利略提出了惯性定律(物体处于某种状态,不施加任何外力,运动状态保持不变——这一条后来被牛顿提炼成为第一定律)
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了证明绝对运动的存在,牛顿提出了木桶实验(旋转水桶,水旋转并中间凹陷。牛顿认为只有在绝对时空的固定参考系中才能理解水的旋转)
19世纪:奥地利哲学家和物理学家欧内斯特·马赫提出:马赫原理(物体的运动是相对运动,速度、加速度也是相对的;物体所表现的,惯性是宇宙中其他物质作用的结果。)——实际上,马赫继承了原来牛顿的竞争对手莱布尼茨早期思想的影响。
爱因斯坦把马赫提出的这个假设,命名为:马赫原理(这个原理从直觉上理解相对性效应,而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则是高度数学化的)
1905年,基于1、相对性原理,2、光速不变原理,爱因斯坦发表狭义相对论
1915年,爱因斯坦进而把相对性原理从匀速运动推广到加速运动,基于两个假设1、广义相对性原理,2、等效原理,完成了广义相对论的完整表述。1916年写成总结性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宣告了广义相对论的诞生。
——————————
从牛顿到爱因斯坦,伟大的科学家都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有如牛顿嘲讽胡克的名言: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力的相互作用,伽利略提出了惯性定律,到了牛顿定义了绝对运动,牛顿之后,沿袭了牛顿竞争对手莱布尼茨的马赫提出了运动相对性,而爱因斯坦将相对性发扬光大。
这个世界上没有新鲜事,思想是在传承和刷新中不断向前,伟大的理论背后都有沉淀和支撑。
之所以我们觉得很多东西并没有出现过,因为历史总是局限的。
1931年,英国历史学家巴特费尔德写了一本书,叫《历史的辉格》,提出了一个观点,人们经常参照今天来研究过去,把历史人物人为的分成推动进步的人和试图阻碍进步的人,历史学家通过这样简单的分类来强化自己的观点。
如果站在历史的长河的当下,地心说也有它时代的价值。(事实证明,如果不追求计算的简一率的美感,围绕地心说其实可以算出一个极为复杂的公式让它成立,现有的日心说公式,只是更加的简一和美好)。
如果说今天的日更希望跟大家聊什么:
1、创新本身是一种旧要素的新组合,不要总是寄托于灵光一现的创造,尊重去吸收知识本身。(组合创新)
2、活在当下,空杯和减少偏见,牛顿定义的新时代下,他的理论背面,也存在另一个巨大的机会(边缘分化)
3、保持好奇心
预祝大家3月快乐
——照相机先生20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