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哥们式合伙,仇人式散伙。
这是企业最常见的聚散模式。
很多人创业,喜欢找身边的熟人联营。
熟人是有限的,不能挑挑拣拣;陌生人,是无穷无尽的,可以尽情选择。
在公司创办之初,合伙者往往以感情去处理相互关系,制度或者没有确定,或者有而模糊。
当公司做大后,利益开始惹眼,于是“排座次、分金银、论荣辱”,内部不是剑拔弩张内耗不止,便是梁山英雄流云四散。
2、
公司支柱是亲信的天下。
这样的公司是一个靠人控制人,而不是靠制度控制人的组织。
用的亲信越多,乱套的可能就越大,就越快。
以情感为纽带的公司很难走向规范治理的道路。
任人唯亲的公司距离破产,一般都不会太远。
3、
习惯性视而不见,习惯性听而不闻,习惯性信用缺失。
说话不算数、合同不算数,有利于己的都算数,不利于己的都记不清楚,这几乎是商业中最常见的现象。
对内,忽悠薪资,忽悠加班,忽悠升职;
对外,忽悠服务,忽悠价值,忽悠产品交付。
对内,规则计划变化莫测,今天立,明天改,后天再改,员工无所适从;
对外,合同承诺废纸一张,视情况反复、修改甚至撕毁,合作者一江春水向东流。
4、
过往经验主义。
主要来源于以往有过成功经验的老板。
主要表现是用以往的成功经验不分事情,不分场合,不分具体情况的套用。
并且,往往还是一言堂。
在另一个时间、另一个市场、另一个项目、另一个行业,面对另一群员工或消费者,以当年的感觉幻想再复制一次成功。
刻舟求创,乐在其中。
5、
抬头批判潜规则,低头猛搞潜规则。
抬头好似天上佛,低头一看地上魔。
嘴上一套,心理一套,做出来又是另外一套。
双重标准,心口不一。
6、
内心的附庸风雅并不切实际的表现出来。
明明事业刚刚起步,明明公司事实还很小,明明业务急等用钱的地方还很多......
可是,跟着这个去登山,跟着那个去打高尔夫,办公室要超大超豪华,不放一副名画多奇怪,不去上个EMBA怎么可能,……
这个意思是,这一切并不是因为爱好或实际需求,而是因为模仿及炫耀。
7、
嘴炮选手。
可能是凭运气得到的第一桶金,然后天真的认为做啥都能成。
具体表现是强于战略弱于战术。
通俗地说,是想象力很够,行动力不够,具体表现为假大空,不从实际出发。
当然,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是,一个伟大的构想总是因为执行不到位而夭折。
那么,凭运气拿到的东西,总会凭本事而失去。
8、
迷恋du博。
有点成就,忘乎所以,或自己中招,或遭遇仙人跳。
人皆有du性,富于冒险精神的商人或许更甚。
但敢冒风险和迷恋du博是两码事。
核心是自己认识自己的能力。
du性是一朵恶之花,一遇温床便奢靡开放,不加节制就可能毁掉一切。
9、
法律观念淡薄。
原因如下:
一,有钱能搞定一切。
二,这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会翻船?
三,别人都这样,为什么我不能?
四,这点小事也算wei法?
对策简单:梳理法律防火墙的长效机制。
警钟长鸣。
10、
公司领导喜欢提着裤子找厕所。
这叫做尸位素餐,占着茅坑不拉屎。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做公司没有预见性,事到临头才急急忙忙找对策。
具体表现在:不储备人才,不迭代产品,不准备足够的现金流,不建立良好和
谐的战略关系......
遇到这种,扯呼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