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壮宝妈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一个实验,来自于曼彻斯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 Edward Tronick——静止脸实验( Still Face Experiment)。
在这个静止脸的试验中,刚开始,妈妈坐下,和1岁左右的孩子玩耍。她和宝宝打招呼,宝宝给妈妈反馈。宝宝随便指不同的地方,妈妈顺着看,给宝宝鼓励,和宝宝交流。不同的表情变化配合宝宝的意图,看起来宝宝非常喜欢这样的交流。
然后,静止脸实验开始,实验人员让妈妈不对宝宝做任何反馈,面无表情,宝宝发现了不对劲,开始想办法引起妈妈注意。
宝宝继续尝试让妈妈与自己互动,使出吃奶的劲让妈妈回来。对着妈妈笑,指向远方,之前妈妈都会顺着手指看,但是妈妈仍然面无表情。
不到2分钟,宝宝没有得到正常反馈,表现出了负面情绪,转身到处看,感觉到巨大的压力。最后,孩子开始崩溃哭泣。
实验证明,在母亲对孩子毫无反应的这段时间,他的心跳加速,体内压力激素增加,如果持续下去,他大脑关键部位的细胞可能死亡。实验结束后,妈妈赶紧开始和宝宝进行互动,宝宝的情绪也慢慢稳定下来。
其实,我感觉实验中的情况其实很对应我们现实生活中对待孩子的方式:
能够进行自我情绪管理的家长:积极和孩子进行互动,即使生活中我们自己的工作或者学习出现了问题,如果能够做好情绪控制,这种挫折感和负面情绪也不会影响到孩子身上的,再坏一点说,偶尔的一次也不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面对孩子经常崩溃的家长:当孩子不能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了自己不能处理的事情,需要发泄情绪的时候,家长没有做到有效倾听,合理引导,孩子不能和家长形成良好的互动,也就没有机会帮助孩子度过情绪危机。
我知道有些家长甚至在孩子处于婴儿期的时候,就以冷漠去处理孩子的哭闹,当婴儿因为有些事情崩溃的时候,家长认为孩子哭累了自然就不哭了,这种态度就会让宝宝感觉没有办法回到安全的环境里, 失去了修复的机会。
妈妈与孩子的关系,是一个人到世界上能建立的,最初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否健康,直接关系着孩子与其他人能否建立正常的社交,人类是群居动物,需要在交往中得到肯定,获得认可,如果在孩子最初的环境、最亲密的人那里都得不到有效的沟通、交流、认可,那么,很有可能孩子一早就失去了拥抱生活的机会。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个电影,让我几乎从头哭到尾的电影,《奇迹男孩》,每一个孩子,天真可爱,而又敏感,旁人的一个眼神,一句闲话,都可能让孩子情绪像过山车一样变化,他们不像成人一样,可以读懂更多表情和语言背后的含义,他们所看到的,只有你的脸,一切你对他们的影响,都写在脸上。
主人公奥吉因为身体的原因,和别的小朋友都不太一样,总是害怕周围人对自己的脸作出不友善的评价,所以总想戴着头盔以减少和外界的接触,逃避别人的眼光,但是为了孩子的以后,奥吉的父母仍然决定让奥吉像个正常的孩子一样进校园。
奥吉经历了初进校园时候来自他人的惊愕与指点,到慢慢的在科学课上折服了很多同学,再到交到真心愿意对待自己的朋友,校长、老师、同学,这些人和事给了奥吉温暖,让他不再想要龟缩于那个安全的家,当杰克问奥吉: “你有没有想过去整形?”奥吉摸着记得头发说:“整过了,我可是拼了命才这么帅的”,看电影的时候听到奥吉这句话的一瞬间,瞬间被戳中泪点,为这个可爱,又可敬的孩子。
看完整个电影,你就会知道,《奇迹男孩》的奇迹,绝不是奥吉一个人创造的奇迹,在上学之前他能够有自信心,积极面对未来,这些奥吉所表现出来的正面力量背后,是他的爸爸妈妈姐姐共同努力的结果,为什么影片要分为好几个章节来讲?就是让大家看到原生家庭能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力量。
里面有一个场景,也许很多家长都有过,但是我们看看奥吉的妈妈是怎么处理的:奥吉从学校回来的第一天,爸爸妈妈就特别注意孩子的情绪,在看到奥吉不开心的状态下,试图营造一个相对轻松的气氛,但奥吉并没有理解爸爸妈妈的苦心,而是发着脾气就离开了餐桌,接着,妈妈就尾随奥吉来到了他的房间,首先告诉他,你这样离开餐桌是非常不礼貌的,然后,她开始帮助奥吉发泄自己的情绪。他们的对话真的可以当做正确对待孩子出现情绪的教科书了。
奥吉:我太丑了。
妈妈:不,宝贝,你不丑。
奥吉:那是因为你是我的妈妈你才这么说的
妈妈:我是你的妈妈所以我说的就不算了吗?正因为我是你的妈妈,我说的才最对,我告诉你,你不丑,奥吉,心中的地图指引的是我们将要往哪里去,而脸上的地图是记录着我们曾经去过哪里。
在学校里受尽异样眼光的奥吉在妈妈的安抚下平静的入睡了。这就是妈妈给孩子带来的力量,正是因为奥吉有这样一个堪称完美的家庭,所以他才可以毫无顾忌的发泄自己的情绪,才能在外面受伤后,回到家就能满血复活,重新上路。
家,本来就应该给孩子最大的宽容,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会给孩子的心灵穿上刀枪不入的外衣,所以,哪有什么奇迹,不过是我们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