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这次回家爸爸和我唠嗑的第二个故事。
故事发生在七八十年代。
那个时候人们出卖体力是最基本的谋生方式。这也说明了为什么穷苦人家拼命想要个儿子的原因。
爸爸年轻时候身高1米72左右,高鼻梁,脸瘦削,不太爱笑,是个冷酷的美男子。后肩下方有一大块皮肤比较黑,上面毛发比较旺盛,夏天光膀子的时候周围邻居都看见,戏谑爸爸是牛投胎。
爸爸那个时候什么活赚钱就干什么。
后来,有一段时间拉板车比较流行。
爸爸接了市里拉石块的活。市里扩建,把周边一块山给刨了,然后用这些石头来修建房子。
一人一辆板车来回运送大石块,经常是两三千斤重。
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上午,爸爸和他的工友们挥汗如雨地在拉车。这条路一天要往返很多趟,哪里有坡一清二楚。
拉到一个上坡不远处,领头的车夫停下,随后爸爸也停下,和其他3个车夫一起帮忙推车上坡。
几千斤的大石块在平路上还能拉动。一到上坡路那是需要耗尽身体所有的能量。后面的人低着头拼命推,在大石块的遮挡下都看不见人。前面的车夫腰弯一点,再弯一点,渐渐和地面成三四十度角。
正如臧克家诗里写道: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他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他把头沉重地垂下!
突然,"砰"的一声闷响,领头的车夫松了杆手,后面几个推车的虽然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出于本能敏捷的散开了,幸好没事。
上前查看,发现领头车夫腰弯得太狠,光顾着低头拉车,前额撞到前方轿车屁股,剧痛中松了杆手,杆手又擦过车屁股,有块地方花了。车夫前额也肿了一大块。
大家都愣住了。要知道,七八十年代,轿车是非常稀有之物,这可如何是好。
大家木然的等着将要发生什么。
不一会,车上下来两个中年男人。
"你们这些乡巴佬,赶紧去给我修车",两个男人恶狠狠的说。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一筹莫展。沉默中,走过来一位路人。
"这里不是停车的地方,你的车停在这里挡路了,别人受伤,你还需负责给人看病"路人说。
"少管闲事!我的车停在这里,是他们撞上来的,他们要赔偿"车主愤愤说。
"你们这属于违章停车,欺负老实人,我要去交通大队举报你"路人说。
下坡不远处有个菜市场,随着争辩的声音越来越大,不知什么时候里一层外一层围过来好多人。
仗着人越来越多,车主在附近的小卖部买了三条时下最好的香烟,给围观的群众一人发上一根。
"大家给我评评理,我的新车停在路边好好的没招惹谁,被他们给刮了"车主在人群中扫视一周说。
"那是该赔偿的"人群中出现小声附和。
"大家说说,这里是不可以停车的,停在这里是违反交通规则,这几个拉车的不懂这个,这是欺负老实人"。那个路人上前解释。
“他们也是在为我们城市建设做贡献”,路人又补充道。
这个时候人群中出现了两派不同声音,有支持赔偿的,有反对赔偿的。不过反对的声音明显比支持的多。
车主见势笼络不了周围群众,丧气的开车跑了。
听完这个“好人好事”还是挺有感触的。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
希望我们这个社会更多发挥群众的积极作用,少一些盲从。
更要感谢那些路见不平,积极站出来为弱势群体、不平事件发声的好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