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好作风“风向标”

  中央八项规定远非止于行为规范的条款,而是一份深刻的政治承诺,向全党全社会宣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意志。当前在全党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恰是集体的思想对表与行动校准,旨在涤荡作风之弊、凝聚奋进之力,确保承载着民族复兴伟业的巨轮永不偏航。这场学习教育的核心要义,是推动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从外在约束升华为内在自觉,让优良作风成为党员干部融入血脉基因的政治本色。

  以信仰力量穿透思想迷雾,在理论深潜中熔铸“精神脊梁”。作风是党性的外显,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部分干部之所以出现“动力赤字”与行为偏差,根源在于理想信念的“总开关”出了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作风问题根本上是党性问题。”学习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动党员干部从党的创新理论和光辉历史中汲取力量,完成一次深刻的自我检视与精神洗礼。要从延安窑洞的清廉灯火与“半条被子”的为民情怀中,感悟党的精神谱系;要在新时代的火热实践中,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念铸成行动自觉。唯有如此,方能“于无声处听惊雷”,在各种诱惑面前保持“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的清醒,从根源上铲除特权思想和享乐主义的土壤。

  以数据利剑斩断隐形链条,在靶向施治中攻克“变异之疾”。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四风”问题在持续高压下,呈现出更强的隐蔽性和变异性,从“私人会所”潜入“家庭聚餐”,从线下享乐到线上游戏,花样翻新,防不胜防。针对“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泛滥,一些地方探索“基层减负‘码上监督’”平台,让基层干部可以对无效会议、过度留痕等问题一键反馈、直达上级,用技术手段为基层松绑。面对公款消费穿上“隐身衣”的难题,多地纪检监察机关正探索运用大数据技术,打通税务、财政、商场消费等数据壁垒,通过算法模型精准锁定异常支出,让“公款送礼”“违规吃喝”无处遁形。这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治”的有力践行。唯有以科技赋能监督,以“精准滴灌”代替“大水漫灌”,才能让潜滋暗长的歪风邪气显形现身、无所遁藏。

  以头雁风采激活干事磁场,在实干担当中树立“政绩之范”。作风建设,既要靠制度约束,更要靠榜样引领。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是政治生态的“净化器”与发展全局的“发动机”。如果“头雁”满足于当“太平官”,满足于“只挂帅不出征”,就容易在基层“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没差别”的懈怠风气。新时代需要的是闯将、干将,而非看客、说客。在广东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攻坚一线,无数干部“一竿子插到底”,争当闯关夺隘的实干家,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裤脚上的泥土换来的是群众心里的满意和“搭把手”、“跟着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就是要激励广大干部将好作风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能,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看作最重要的政绩,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应对外部挑战中“能扛硬活、善破困局”,形成“头雁高飞、群雁齐追”的壮阔景象。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驰而不息方能善作善成。从“一张贺卡”、“一盒月饼”抓起,到推动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焕然一新;面向未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外风险挑战愈是严峻复杂,愈需要全党以优良作风凝聚人心、激发干劲。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此次学习教育为新起点,将八项规定精神作为砥砺初心使命的“磨刀石”、检验忠诚担当的“试金石”,以过硬作风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在新征程上交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异答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