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教育=知育+情育+意育。目的在于培养不惑、不忧、不惧的人。
从这点来讲,我着实没做好 ,而且从来不知道做人该往这个方向走。读完后感到未来有了方向。回想这几十年浑浑噩噩,似乎到了今年才少了些许害怕,但还是有很多困惑和忧虑。
2、如何做到不惑?
想做到不惑,最重要是有自己的判断力。
判断力来自于两点:一是相当的常识,对于专门的事要有专门的智识;二是遇事能断的智慧。我自认为常识自己还挺丰富的,但想想,专门的事有专门的智识,也只有在本职工作——会计上有。遇事能断的智慧是一点都没有的。从这点来说,其实是要在工作中多观察、多请教,看看别人是如何“遇事能断”的。
今天工作上,同事A要求我们公司开具水电费发票,立刻马上。经理的回应是:1、这个问题我要想一想,晚点回复你;2、这个要求我们考虑一下能不能做,如何做,晚点回复你。我听到这个问题的第一个想法是:1、不能做。原因:1、以前没做过;2、有风险。但是经过讨论后,工作思路逐渐清晰:1、以前没做过,现在能不能做,问了税务局,可以做;2、风险是什么?如何避免?风险一是不在经营范围,但属于实际发生的业务,而且金额不大,其实可以。风险二是公司多缴税,这点可以通过测算成本金额来设定开票金额来控制。3、回复可以做之前要考虑什么?可操作性。
这段经历让我感受到:1、事物是时刻变化的,以前不可以,现在可能可以;以前可以,现在可能不可以。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谦虚、谨慎确认;2、不懂就不懂,想一想,论一论,不轻易下结论;3、经理的工作思路和经验就是“遇事能断的智慧”,这是需要向高手、能人、前辈学习的部分。
这点延伸到我的兴趣,也是未来的事业:瑜伽。在瑜伽上,我的常识都是不够的。瑜伽的历史、传统、发展阶段,主要代表人物和门派,八大分支基础理论,这些都是我很薄弱的部分。因此需要补充,要学习《薄伽梵歌》和《瑜伽经》这种经典著作。原来我感兴趣的如何塑形、如何理疗只是专门的技能。所以,在瑜伽的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学习学什么?学习一学常识,二学智慧。
工作积累什么?工作一积累经验,二积累如何做决定。
那智慧怎么学呢?
也不是学,是培养。
梁启超给与的解释是:“第一件,要把我们向来粗浮的脑筋着实磨炼他,叫他变成细密而且踏实。那么,无论遇着如何繁难的事,我都可以彻头彻尾想清楚他的条理,自然不至于惑了。
第二件,要把我们向来浑浊的脑筋,着实将养他,叫他变成清明。那么,一件事理到跟前,我才能很从容很莹澈的去判断他,自然不至于惑了。以上所说常识学识和总体的智慧,都是知育的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我觉得就像经理一样,他清楚地知道我们的目的是,如何开票?为什么要开?对我们的风险是什么?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困难来自于哪里,如何协调解决?这就是想清楚调理,不惑。
3、如何做到不忧?
“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两端,一曰忧成败,二曰忧得失。”
“我们所做的事,不过在宇宙进化几万万里的长途中,往前挪一寸,两寸,那里配说成功呢?然则不做怎么样呢?不做便连这一寸都不往前挪,那可真是失败了。”
““仁者”看透这种道理,信得过只有不做事才算失败,肯做事便不会失败。所以《易经》说:“君子以自强不息。”换一方面来看,他们又信得过凡事不会成功的几万万里路挪了一两寸,算成功吗?所以《论语》:“知其不可而为之。”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人,还有什么成败可忧呢?
”这段话给我的感触蛮深的。我昨天也在想,为什么要减肥呢?你看我的目标,可能是有的人一辈子都不会胖到的重量,那么我减肥的意义是什么?可以说,好像一辈子都是失败的人啊!但是放在宇宙里,个人的成与败,不都是败吗?既然如此,就没有什么值得恐惧的。但,如果什么都不做,连一寸都不挪,这又是真的败了。就开始明白,自己在意的成功和失败,不过是个人想法的狭隘产物,根本不值得一提。
“因为认定这件东西是我的,才有得失之可言。连人格都不是单独存在,不能明确的画出这一部分是我的,那一部分是人家的,然则哪里有东西可以为我们所得?既已没有东西为我所得,当然也没有东西为我所失。”是啊,我连自己都找不到,何来的我的愁?我的快乐?我虽然想不明白这个逻辑,但是心里豁然开朗起来。先找到“我”,找到那个有学识、有智慧的自己,找到人格,才能谈“我的”啊!
4、如何做到不惧?“自己作不起自己的主,还有什么事可做?受别人压制,做别人奴隶,自己只要肯奋斗,终必能恢复自由。自己的意志做了自己情欲的奴隶,那么,真是万劫沉沦,永无恢复自由的余地,终身畏首畏尾,成了个可怜人了。”
不惧是我目前最困惑和无法理解的部分,我只是想到,倘若因为先生没有工作,我就畏缩不前,不敢追求自己的梦想,那这算不算自己做不起自己的主呢?说起做主,我想,减肥也是对自己身体的做主,做自己身体的主人。做饭也是对自己做主,能控制自己吃进身体的食物。那么前二十多年,那个迷迷糊糊吃外卖的我,才是做不起自己的主的人吧?
我也想到,练习瑜伽带给我勇气,也正是在瑜伽体式里对身体的控制让我感到我能为自己做主。如果连身体都控制不了,何来的做主呢?
5、做人
“诸君啊!你到底还要做人不要?你要知道危险呀,非你自己抖擞精神方法自救,没有人救你呀!
诸君啊!你千万别要以为得些断片的智识,就算是有学问呀。我老实不客气告诉你罢;你如果做成一个人,知识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知识却是越多越坏。”
这句话如醍醐灌顶,让我想到,没有人救我呀!先生的夸奖不能救我,领导的认可不能救我,道医的良言也不能救我,唯有我自己的醒悟能救我。要靠自救啊!
“我告诉你:你怀疑和沉闷,便是你因不知才会惑;你悲哀痛苦,便是你因不仁才会忧;你觉得你不能抵抗外界的压迫,便是你因不勇才有惧。这都是你的知、情、意未经过修养磨炼,所以还未成个人。我盼望你有痛切的自觉啊!有了自觉,自然会成功。”
原来,我是个未经历修炼的人啊!
返回“不惑、不忧、不惧”的问题,还是要积学识、养智慧、修炼坚强的意志,读几本经书。
思考到这里,我明白了道医的用义。我会好好读100遍,思考100遍,然后再和道医谈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