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年目标,做这件事已然成了12月份雷打不动的项目,这个好习惯怎么来的呢?——永澄教的。跟着永澄做年目标,最重要的是可以从一地鸡毛的现实生活中脱离出来,让自己的精神有一点往上的积极的劲头。至少不会在精神方面让人觉得自己日益向“年龄到了”“要走下坡路了”等等的言辞低头,或者说向生活某些颓废消极的念头低头。
熵是一个人的最终归属。生而为人总归不甘心日趋变为灰烬。若能如洛阳牡丹一般灿烂凋零,方是正道。年末、年初就是好的时间节点,盘点过往,制定年目标照亮来年,挣脱那个归熵的规律,再折腾也是值得的。
一个亟待澄清的问题
在任务推进的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会有动力消失的时候,会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产生怀疑和倦怠,有的任务会中途放弃,有的任务会坚持到底。但是坚持到底的任务,哪怕完成的质量不错,但是依然没有成就感。这是我在这段时间最大的问题。
跟往年一样,策划组织学校的“读书节”的活动,事情多而杂。应该说,随着这几年读书节活动的隆重开展,影响力越来越大了,形势很好。新来的校长跟我说,这样内容丰富的读书节组织,是他没有见到的,可能很多学校的读书节都只是一个空名头。可是我自己认为自己遇到瓶颈了,有些提不起劲了。
今年我们的一个重要项目“金秋诗会”朗诵比赛夺得头筹的是两个男孩子组合,其中一个程同学一看就知道这孩子是完全自己摸索着练出来的,另外一个廖同学曾经朗诵队里的成员。校长就建议让第一名写点东西,发在公众号里。两个男孩子就写了自己参加比赛的心路历程。
当我看到同事发来这两个孩子的非常直白的淳朴的并不精致的小文章时,被深深打动了。我理解廖同学重新走上舞台的曲折心理,我也懂得程同学在纠正自己的“拖音”所走过的艰辛历程。这文章真的是直戳泪点:我埋头忙碌了那么久,做了那么多事情是为了什么?这就是我想要给学生们的:亲近诗歌,找到初心,勇于追求自己所热爱的一切,付诸于行动——整个读书节的意义也莫过于此,整个人生的意义也在于此。我非常感谢陈校长的一句建议,非常感谢这两个孩子写的文章,非常感谢同事们把及时地把两个孩子的文章发过来。所有自我怀疑以及各种繁杂的念头被泪水冲刷洗净,我能重新看见自己所有努力的价值。
这的确是WHY层次的问题,当内心触动的一刹那,已经拿到答案了。
一个期待的修改和调整
重新填写“期待对对碰”表格,突然发现我的第二个期待有问题。这个期待是这样写的:“使用卡片积累和反思习惯提升自己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中的能力,并用来指引与提升推广阅读中的工作实践”。意义部分:“个人成长系统里的卡片积累和反思系统能够帮助我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职业。”这里的错误在于,把手段途径当做了目的。
我一直在想,怎么表述才是恰当的呢?我的初衷在于把自我成长的系统当中的“卡片积累”“目标——反思”当做抓手,一个促进专业精深,一个推进目标管理,双管齐下,拉动加速度。
那么其实还有一个再往上想的问题:专业精深的具体指向什么?——应该指向促进中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那么做这种事情的人成千上万,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在做,我能做到什么层次呢?换句话说,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我想要得到什么?——得到一个规律,关于大脑与阅读,大脑与写作相关联的规律,或者真理。如果我能通过这些努力,真正了解到中学生通过阅读提升写作能力的规律,并在我的工作实践中得到验证,让学生们享受阅读享受写作带来的成功和快乐,我就成功了!!我再用自己的世界观来校验这个期待,很好,完全符合我自己的人生使命,OK!找到投射端了。这就是我终极追求的“因”!
结果/状态部分,觉得就比较难下笔了。这个因,需要长期努力了,毕竟寻找规律,用实践校验规律还是需要认知达到相当的高度。
我就问自己,该怎么走到那个高度?能否先把这段路分成几步走,形成一个梯度呢?
第一 从对标开始:
1.身边的标杆,郑怡,胡子立,好友兼同事,最容易交流;
2.推进阅读的草根语文老师团体台北明伦中学的老师们;
3.我们语文教学界的先锋人物郭初阳、樊阳、夏昆、周其星。
第二组、第三组标杆我可以通过主题阅读他们的著作走近他们的思想,做好卡片积累。
第二 从重要的专业书籍入手:
《深度工作》《再读一遍》《阅读的力量》《如何学习》
《大量阅读的必要性》《全语言的全,全在哪里》《恋上书》
《让学生学会阅读》《寒冬夜行人》《文本细读》等等
卡片积累,择其要领整合,在课程设计中提现。
第三 把自己设计的课程内容给同事看,请他们提意见和建议。跟学生沟通,从他们那里深度掌握学情,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反思环节,并随时调整内容,以求获得好的效果。
第四 认真学习永澄的关于反思的文章,有效利用反思努力提升自己。
但是问题又回来了,这四部曲要做到什么地步才算到位呢?这个结果与状态该怎么填?再三思虑,我放弃了将精品课程参加评奖作为结果的想法,因为这并不是“找到中学生通过阅读有效提升写作能力”的规律直接证明。提升写作能力,一个直接证明是学生的习作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篇数,获得奖项的数量,这是所有的人都在用的数据。阅读兴趣的提升,可以使用的数据是图书借阅系统中的记录,这个数据可以完整说明学生对学校馆藏书籍的借阅情况,可以看出学校学生整体阅读兴趣是否提升。但仅止于此。此处留白,我相信随着自己学习的深入,个人的成长,会有更好的标准。
要防范的风险:1、目标比较高,自己被吓到。
2、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3、产生封闭傲慢的心态
针对的措施:
1、对于心理方面的建设,把目标放在显而易见的地方,每天提醒自己。
2、同侪的帮助。郑、胡两位同事,我们线下伙伴固定时间活动,均可以帮助我实现目标。
3、将目标落地的软件:日事清
4、资源的调配方面,学习资料方面可以充分满足我的需求
5、学校方面支持我的工作,虽然应试教育体制比较僵化,我还是可以灵活地为这个目标找到空间。
6、开放心态,不要倚老卖老,时刻提醒自己长存敬畏之心,为放射端而努力。
一个结构化的概念
今年年目标的课,有了一个极大的特点,就是永澄用了很多种方式教大家聚焦。推绳子游戏,是最直观的图示。而“结构化”、“整合”成了今年的重点词汇。的确人的精力有限,多头开花,各个方向齐头并进,难免焦虑过重,顾此失彼,捉襟见肘。“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是一个具有普适性的真理。而我自己就常常因为缺乏聚焦的战略而掉坑,掉坑的产生的焦虑、抗拒心理,导致严重内耗,相当一段时间直接放弃年目标。 明显聚焦目标,把各个领域中不同的目标精心整合,成为一个全年的奋进的焦点,可以让自己变得更有信心,也更有力量。我的三个期待,一个属于家庭,一个属于事业和个人成长,一个属于财务,明显是三个不同的领域,我得给这三个期待找出彼此间的逻辑关系。第一个期待是陪伴和引领孩子,它与第二个期待个人成长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随着我对教育原理的理解越深入,就能更好地更科学地陪伴孩子,而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更好的成长这个强烈的期待也会促进我对教育规律的探索与研究。第三个期待是财务方面的增长,它的实现有助于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帮助,更好地实现第一个期待。如果第二个期待完成得好,个人在工作领域获得极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财务的增长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三个期待,核心是第二期待,这个期待的实现可以让第一、第三期待更好地实现。通过如此梳理,我可以更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跟着永澄制定年目标的理论精深版,让我受益匪浅。一次澄清,让人溯本求源,一个调整让人向上思考,一个结构化的概念凝聚你的力量,这是我要在这篇文章里说的。实际上,永澄的课给我的远远不止这些,尤其是他列出的个人高效成长9个原则,同样具有振聋发聩的力度。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我会将自己实践9个原则的体验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