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人觉得,考上专科的学生是不够勤奋和努力读书的人。令人难过的是,包括一些专科生本人也这样以为。
但真的只是因为勤奋不够吗?
答案是否定的。
每个人的起点都不一样,在我们指责他人时,要明白,他人不一定享有与我们同等的权益和资源。
教育水平不同
各个地方的教育资源本就不平等,山区与平原,农村与城市等。富裕的城市,意味着有有更多的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尽管是同一座城市,不同级别的学校也会有不一样的学习待遇。拿我初中的学校举例:我当时所在的是一所公立学校,学习任务和作业都很轻松,三节的晚自习里,在完成学习任务后,我能多一两节时间来看课外书。而隔壁的私立学校,学习任务很重,学习时间压的很紧,我的朋友,小小年纪已经熬出白发。就学习的进度而言,打个比分,如果说我学的是初级,他们学的已经是中级了。
尽管我后来努力和这些人考上了同一所高中,也远远不及他们。
家庭背景不同
原生家庭对孩子影响深远。有些孩子的家长本身学历就好,或者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这些家长一般会抓紧对孩子的教育,如果发现孩子跟不上班级的学习进度或者想让孩子先人一步的,都会给孩子请家教或者推去补习班进修班,更甚者亲自教学。
他们相较于很多学历不高的家长来说,更懂得培养孩子,更清楚怎么让孩子未来走得更轻松。
个人因素
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尽相同,而我们用的方法不一定最适合自己。
在通往高考成功大门的路上,用对方法的学生像开着跑车一样,轻松且自如;用错方法的学生像带着枷锁的囚徒徒步前行,拘束无措。
我们不能否定他们这一路上所挥洒的汗水。
高中的我也很努力。凌晨5点的天还没亮,孤星闪烁,我是第一个进饭堂吃早餐的人。晚上12点还在被窝里打着灯学习,很热很难受也不敢掀开被子,怕被舍管抓也怕影响舍友休息。
我知道我和优秀的人还有好长好长的距离。
我没有放弃追赶。
可是我没有追上。
学校百分之九十几的人都上了本科。
而我就是那剩下的百分之几,像是侮辱了学校的名声一样。
题外话
很多因素影响着我们。
我也一直在反省过去。
如果当时勇敢一点,多向学霸们请教,我可以少走些弯路。(我本人有轻微社恐,且我们班很多学霸其实很嫌弃差生问学习上的问题)
如果我的时间分配合理一点,偏科会不会有所缓解?
如果我当时肯为自己投资报个补习班,会不会跟得上班级的学习进度?
过去已成过去,抓紧现在才是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已经是专科生的你和我,都要为自己的未来继续努力。
不沉沦于专科的安逸,自律坚持,明确目标并逐步实现它,如果要提高学历,请尽早做打算,等到大三再来考虑的话,不仅时间紧迫也很容易打乱你的节奏。
以上仅代表我个人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