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9

事前防范远胜于事后打击


《中国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报告》数据显示,多达81%的受访者都表示经历过知道自己姓名、单位等个人信息的陌生来电,但个人信息泄露的原因自己却不明了。受到骚扰之后,100余万受访者中仅有20%选择了举报,投诉、报警等积极应对措施。其他多数未采取维权措施的受访者中有60%表示根本不知该如何维权。


现如今,智能手机盛行,各种智能设备更是井喷式涌现,物联网时代业已到来,随着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信息泄露事件。


网络世界四通八达,隐私泄露防不胜防。


其实,用户在各种APP上注册,填写个人信息时,就已经埋下了安全隐患。有人说,这和传统的机票代理等行业一样,个人信息已经到了别人手里。


据12321举报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有21%的受调查网民认为个人信息的泄露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影响到个人生活和工作。而接近半数的网民则认为个人信息的泄露程度一般,不至于引发过度关注。此外,《中国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报告》也显示有43%的受访者表示完全没有感觉到信息泄露问题的存在。


可见,仍有为数不少的群体对个人信息安全并不重视。要知道,数据被比作互联网时代的“石油”,个人信息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在被不法分子窥视。网络购物中的钓鱼网站、快递单、车票上的个人信息、网上调研活动填写的表格、微信上不明身份的好友、乃至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公共wifi,这些都有可能让我们变“透明人”。


并且,信息泄漏背后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黑色产业链。以公共wifi为例,据自媒体熊出墨请注意报道,公共wifi会在使用过程中记录你的使用习惯和个人数据,通过整理分析转手卖给电商平台、小贷机构、消费场所等,不知不觉中就会给自己带来推销电话不断的困扰。


更为恶劣的情况下,信息被卖到不法分子手中,极有可能会造成个人财产损失。


2016年,在国外社交软件Twitter上,用户名为“身份证”的账号发布推文称,想要知道某个人的信息很容易,而获得普通人的数据就像买菜一样。为证明这一点,他公布了许多中国企业家的个人信息,马云、王健林、马化腾、雷军、董明珠等都没能幸免。此外,他甚至还贴出了部分知名人物的子女信息。虽然该账号很快便被封禁,但事后彭博社证实,至少有部分信息是真实的。


事前防范远胜于事后打击,欲摆脱“透明人”之苦,隐私保护,任重而道远。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创新云

图片来源于网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数据正在取代金融,成为市场经济的核心驱动力。 这是大数据专家维克托·舍恩伯格在新书《大数据资本主义》里提出的观点,...
    寻世良方Cc_Sandy拎0阅读 238评论 0 2
  • 今天,天气终于放晴了,高考过后的勇士们终于迎来短暂的三个月轻松时光。好好珍惜吧。 有喜欢的人赶紧表白吧、有想去的地...
    U_mee阅读 1,304评论 2 3
  • 先说说背景,我性格偏内向,现在一直在妈妈家生活,也就是孩子姥姥家,孩子姥姥性格也偏内向,孩子呢,果然是父母的复...
    靖益求精阅读 182评论 0 0
  • 1.在B界面定义闭包类型 2.定义闭包全局变量(B界面) 3.调用闭包(B界面) 4.在A界面创建B对象调用 ht...
    喜剧收尾_XWX阅读 1,211评论 0 0
  • 早上稳稳的锁完门,默默的看着手表,心里想着,嗯!还早,慢慢咬个包子走着,八点出发还是有时间早到公司。 可惜,我错了...
    李慢慢的简阅读 44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