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有气韵才生动

中国画的“气韵”之说,始自六朝南齐人物画家谢赫的《古画品录》,六法为:一是气韵生动,二是骨法用笔,三是应物象形,四是随类赋采,五是经营位置,六是转移模写。

从此,六法之首的“气韵生动”成为中国画根本性审美标准,古人认为“气韵”难求,有发于墨者,有发于笔者,有发于意者,有发于无意者。发于墨,即在轮廓中点染渲晕;发于笔,干笔皴擦,力透而光自浮;发于意,我欲如是而如是,疏密多寡,浓淡干润,各得其当;发于无意,凝神注想,流盼运腕,不意为是,而忽然如是。虽然这儿“气韵”生动效果的取得,有难易程度上的区别,但它实在是要求一幅作品的方方面面皆不得马虎、草率,因为从“气韵”兼举所对应的东方式的宇宙创化论的立场上来看,“六法”、“六要”,甚至更多的新生的表现手法本身都必须遵循“气韵”兼到的创造原则,按照石涛的“一画”理论,“一画落纸,众画随之”,可是如果“一画落纸”,中间在用笔、用墨、物象、布局、题款、用章任何一方面,一个局部出了问题,也就破坏了整幅作品的“气韵生动”的格局,最要命的是创作主体在起笔绘写之前,并没有掌握那“一画之洪规”,那么他下笔以后,一笔不到,笔笔皆不到,则无可救药。

“韵”这个东西看起来很神秘,从哲学的终极追问上来看,确实如此,可是从主体的感受性上来看,不过就是指“有余意”,“有想象的余地”。可是我们尊敬作为中国艺术精神的“韵”,又绝不是搞观念艺术,在作品中只求观念、意态、意趣、韵致,而抛弃绘画的形、色、类,罔顾个体的感受以及经由个体而领受到的时代精神、时代生活内容和生活经验。

当代画家姜子龙在充分认知“气韵”的重要性的基础上,首先从培育主体的气韵开始,在个人修养上下一番苦工夫,然后笔墨紧追时代,意趣紧贴国画主脉,折中古今融会画理,勤学苦练、巧练,将学习与巧悟结合在一起,终于做到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有所成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中国画的“气韵”之说,始自六朝南齐人物画家谢赫的《古画品录》,六法为: 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 三、...
    九卿逸墨阅读 903评论 0 0
  • 艺术家简介 何占福,1965年生于宁夏石嘴山;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宁夏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
    凤凰鸟华阅读 4,365评论 0 0
  • 写意画即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写意画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
    晓寒深处明月人倚楼阅读 5,296评论 0 2
  • 现代诗|四月,以云为马 文/曹望尘 我想把我的爱留给世界 像春天留给大地的芬芳 我其实也没有什么大爱是不...
    曹望尘阅读 3,122评论 3 15
  • 1.使用Handler在子线程更新UI:有一部分刚入门的童鞋会认为handler的post(Runnable r)...
    realze阅读 3,942评论 1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