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对输赢特别在乎,玩游戏输了就不高兴大发脾气;排队时为抢第一还跟小朋友打架;嫉妒其他小朋友被老师表扬;做事总是要求做到完美,当做不好的时候,会发脾气,无论家长怎么劝说,孩子似乎听不进去……以上都是孩子“好胜心强”一些典型表现。
好胜心是一把双刃剑,有好胜心的孩子一般都会严于律己、敢于竞争、积极向上。而且,孩子又能通过这种好胜心,促进自己的全面进步和全面发展,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不过,好胜心过强的孩子做事往往求胜心切,难以承受挫折,一旦输于别人,就容易情绪低落、愤怒。久而久之,孩子容易变得自私、输不起、嫉妒心过强等等。所以如何疏导好胜心强的孩子是很多妈妈的疑问。
经常会看到,很多父母大声责骂自家的孩子,“你看自己,一点都不听话”,“你看谁家的小孩,跟你一样大,人家又聪明,又听话,为什么你自己就那么不争气呢? ”其实,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看似好心,却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和挫败感,影响孩子的自信心。
回想我们的过去和现在:上学那会,我们参加竞赛输了会难过,成绩不如同学会沮丧,现在单位里工作没同事出色也不是滋味,奖金拿得比别人少也不甘心……好胜并非坏事,2岁左右的孩子进入“完美”敏感期,4、5岁直到6、7岁,这种表现会更加突出,孩子懂得与他人进行客观比较,这是很好的一种社会化的进程!但是,如果孩子过于好强,就容易变得霸道、自私、嫉妒心强。
因此,当孩子出现特别爱比较的情形时我们首先要接纳孩子的感受,其次如果这给孩子带来比较大的困扰,大人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比如孩子由于参加某个比赛没有得到名次而难过,家长不要简单告诉他:参加的人那么多,你看谁谁谁不也没得奖吗?不要伤心了,更不要说:你每次都这样,你就不是比赛的料……而是试着去理解他:宝贝,妈妈知道没有获奖你肯定很难过,换做是我,也会这样(共情)。我们一起来看看,是我们准备不够充分,还是……(引导孩子学会总结)……既不能让孩子对比赛结果无所谓,又要让他可以自我小结,找到问题的根源!
当然也可以这样回应:比如当孩子在歌唱比赛没有获奖,家长可以善意地告诉他“我们不可能每次将事情都做到最好,上一次的书法比赛,老师就表扬你写得很好,这次没获奖可能是因为我们平时训练得不够,只要你以后加强练习,下次肯定会进步的。”家长这样说,既告诉了孩子失败和受挫是他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的事情,同时也鼓励他积极面对。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内容或图片引自相关心理学教材或公众号文章,如果您是文章或图片的原创作者请联系我维护您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