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是死的,但用方的人是活的。人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适当的调整方剂,因为没有一个人的病是按照书上讲的得病的,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变化。如果给人临床治病,我的经验是,一定要先抓主症,找到对应的方剂,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
举个例子,前面我介绍了一个颈椎病的治疗,我用的是“黄芪桂枝五物汤”,这个方剂的主旨是疏通经络、舒筋活血,但患者又有口渴,所以添加了麦冬、天花粉;舌苔稍黄说明口渴的原因是体内有热,加黄连,但不是大热,所以量上不大。背部、项部的拘紧不舒又用的是羌活、葛根。如果治疗颈椎病羌活、葛根两味药不可少,如果经络不通还可以加舒筋活络的药品。有个简友提到自己手指麻木,如果是颈椎病影响到上肢,那就需要加姜黄了,所以药物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
有的同志对着书本给人开方,那就有点生搬硬套了,其实际效果往往事与愿违。书本上多的是基础方,其实基础方也是最有用的,通过基础方我们能变化出无数的方剂。开一个方子,需要注意的方面挺多,比如病人的体质,天气时令,药物的配伍,脏腑的生克,药物的煎煮等等。
一个学习中医的人需要广博的知识,甚至要哲学的知识,还需要有中医的辩证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