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危机中的尊严

文 / 安熠   20210714

“我们的星球可能处于地球‘第六次物种大灭绝’(sixth major extinction event)的境地。”

这是英国国家环境研究委员会的生态学家Jeremy Thomas在《科学》杂志(Science)上发表的研究数据所得出来的结论。

前五次生物大灭绝的原因分别是冰河时期、陨石撞击、火山爆发。

但是这一次,威胁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元凶,是人类。

人类很聪明,善于用别的物种所望尘莫及的聪明才智改变恶劣的自然环境,将大自然变得越来越“顺手”。

但是人类的做法绝对算不上智慧。

消耗能源、污染空气、破坏环境、改变气候......

云云种种对地球的破坏都是人类竭尽全力征服自然的恶果,而真正的恶果还正在酝酿。

上周,我所在的城市博物馆开了一个临展,是一个主题为“消失的世界——他们与我们的未来:濒危动物艺术摄影全国公益巡回展”的摄影展。

从海底深处到海拔六千多米的高山都留下了作者蒂姆·弗拉克的身影。

他用对待人的态度对待动物,运用艺术手法和人文精神与动物之间产生共鸣和情感交流,并以拍摄肖像作品的方式拍摄动物,尤其是濒危动物,呈现他们的美,同时用镜头语言赋予了其人格尊严。

摄影展有我们最熟悉的近亲黑猩猩和国宝大熊猫,也有我们不曾有机会亲眼看一看的海洋小宝贝:海洋天使。

有被无数国画大师所青睐的仙鹤,也有领地王者老虎、豹与北极熊。

有濒临灭绝的,小到仿佛属于另外星球的箭毒蛙,也有已经灭绝的犀牛。

我们不是科学家和相关从业人员,不能随时知道物种数据的动态变化以及了解物种减少,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对人类、对地球的影响。

而目前最该引起我们注意的不是物种消逝的种类,而是消逝的速度。

尽管目前地球仍然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但前景十分令人堪忧。

英国的报道和其他研究都显示出一种持续的"全球生态退化"(global ecological decline),一种对生物圈结构的侵蚀。

我们一直强调,地球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如果生物圈有麻烦,人类就会有麻烦。人类从来都不可能在全球生物大灭绝之后而独善其身。

动物、植物、各类自然资源从生命诞生以来都是紧密的联结在生物多样性这张大网上,任何一个物种的消亡都是对全体生物的一种警告。

曾风靡一时的环保类书籍《寂静的春天》开篇就描述了一个虚构的荒凉、死气沉沉的小镇春天:本该在春天开的花没开,本该在春天醒过来的生物再没睁开眼。而导致一切的原因只是因为一个我们平时不太留心的昆虫灭绝了——蜜蜂

虽然这一幕景象是虚构的,但是如果有一天,蜜蜂真的灭绝,那么对整个生态圈的影响比起书中描写绝对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看完摄影展之后,我一边感叹于生物的丰富多彩:原来它们也有一颦一笑,也有千姿百态;一边惊讶于短短几十年来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在我们不曾看见的地球角落,同样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命,它们也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族群,有自己的历史和记忆。

但是突然有一天,人类的车轮辗过它们的领地;塑料垃圾强行加入它们的食物链;农药化肥浸入大地,渗进水中,为水资源增味;不知名的气体以不可阻挡之势冲向天空,那些滚滚浓烟或许无法盖住整片蓝天,但是却盖住了地球生物的未来。

方方面面,它们逃无可逃。

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在富集作用下,已然是一个个行走的大毒瘤。而它们,还没明白怎么回事,灭顶之灾就已降临。

如此下去,其实所有物种的结局都一样,或早或晚。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刘慈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地球生命先前经历了五次大灭绝,现在正在经历第六次大灭绝。 第一次,时间: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事件:导致大...
    空谷孤松阅读 1,422评论 10 47
  • 一:序 恐龙是生命的伟大和精彩。 见霸王龙的风釆 你喜欢恐龙吗?当然为什么呢?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许多酷爱的偶像,把...
    量子哥阅读 2,598评论 11 15
  • 今天有一则新闻让我短暂停留了几秒钟,说的是2100年会迎来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这个话题前天因为参加生物多样性的展览...
    一千个春天阅读 764评论 0 0
  • 每小时3个物种灭绝 英国生态学和水文学研究中心的杰里米·托马斯领导的一支科研团队在最近出版的《科...
    吐槽世界阅读 534评论 2 4
  • 每小时3个物种灭绝 英国生态学和水文学研究中心的杰里米·托马斯领导的一支科研团队在最近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英...
    吐槽世界阅读 515评论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