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去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同名主题曲《知否知否》可以说是火遍大江南北。
一时间宋代突然成了一个热搜词,更别提今年上映的《清平乐》,一贯看惯了清宫剧的我被这突如其来的宋朝文化给迷了眼。
特别是《清平乐》中福康公主赵徽柔与内侍梁怀吉的感情更是让我意难平。于是闲暇之际,便上网查了查宋朝福康公主的历史。
谁曾想,历史没引起我多大兴趣,宋词却引来了我极大的注意。
突然想起年前买的一本书《至美宋词》,可惜当时并没有细看,只是快递到了后就把它扔到不知哪个角落落灰了。
于是便满屋子找寻,最终在沙发底下找到布满灰尘的书,还包着快递盒。
始于颜值
要说《至美宋词》的颜值,它绝对是我目前所拥有的所有书籍中颜值最高的。精美的装帧,唯美版式设计。
版面干净雅致,裸书籍装帧,保证每一祯字帖,每一幅画都能完美打开。
20余幅唯美典雅的插画,完美萃取宋词意境。
每一幅画穿插在内文篇章中,为阅读时添加了一份独有的典雅与宁静。
终于实用
《至美宋词》实用在哪?我想大概在它的可赏性、
可写性、可涂性和可听性吧。
关于可赏性:并不是仅指外观的美,还有内里作者桑尼优美解读的40首至美宋词。
书籍封面的那句,令王国维、朱光潜、蒋勋等美学大师醉心的经典选篇便说明了一切。
关于可写性:读完词后,你或许会想着临摹里面的优美词句,摘抄里面的经典,这时候,书里的40祯字帖就发挥了他的作用。当然,这么美的书,我是不会用我那鬼画符般的字写在里面的,我怕玷污它。关于可涂性:读完词,你是否想了解一下词里面的意境,里面山、里面的水、里面对镜梳妆,低头蹙眉的女子,你是否想要把它画出来。
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把自己脑海里那山山水水、对镜花黄的女子通过自己的画笔跃然纸上的。
里面的6副可涂色插画,不仅能让你一圆自己插画大师的梦,还能让你在阅读之余,静心减压。
关于可听性:看书时间长了,眼睛总会乏,这时,扫码聆听知名主持人代代为你倾情朗读那些惊艳了岁月的唯美宋词。
一则小笑话
还记得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正火时,主题曲《知否知否》也基本成了每个人手机歌单的必听歌曲。
当时微博时,刷到过这么一句话:
“现在的歌词,是真的不知所谓,完全就是拼接,逻辑完全不通,上句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接一句完全不知所谓的“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试问这两句歌词间有什么必然的逻辑联系吗?真真是狗屁不通全靠词藻堆砌,矫情而不知所云,还不如喊麦?”
众网友纷纷坐不住,于是出现了下面的画风:
当时真的笑得前仰后翻,现在想想,觉得挺可悲的。
现在的人,估计时间太忙,忙得连读书的时间都没有,于是涌现了大批批判者:水平一般李太白,不够古风曹雪芹,美而无味,难登大雅之堂的屈原,还有最近的冷门诗人李商隐。
真真让人哭笑不得,却又感叹没文化的可怕性。
有人说:读宋词,其实就是在读一种美的人生。
宋词之美,就像在庭院里看花落去,看燕归来,安静的和岁月对话。
豁达面对人生得失起落,好好珍惜自己,尘埃暮霭里,读宋词,会让日子过得美而清澈。
关于宋词:[1]
宋词,始于唐盛于宋。是一种新体诗歌,标志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体裁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创作风格:婉约派,豪放派
代表人物:李清照(婉约派)代表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柳永(婉约派)代表作: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苏轼(豪放派)代表作:《念奴娇》(大江东去)、《江城子·密州出猎》
辛弃疾(豪放派)代表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