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有意思》13:如何防止被辞退?

你好,这里是《小谦聊好书》第二季,今天我们继续聊邵鑫的《古文观止有意思》。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这篇文章出自《史记》,它的题目是《谏逐客书》。

这篇文章在历史上很有名,我想你应该也听说过,但是真的读过原文的人其实并不多,所以今天我就来带你看看这篇文章究竟好在哪里。

《谏逐客书》写于秦王嬴政即位的第十年,这一年秦国可一点儿都不太平,怎么回事呢?我们知道秦国之所以在战国时期崛起,成为第一强国,其实跟重用从外国来的人才密切相关,其中最典型的事件就是商鞅变法,而商鞅其实是卫国人。从商鞅之后,秦国吸纳了更多外国的人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张仪和范雎,张仪的连横策略,范雎的远交近攻都让秦国更加强大。等到了嬴政即位的时候,大权在握的吕不韦其实也不是秦国人,只不过当初他做了一次风险投资,他投资的对象就是嬴政的父亲异人,而且当初他是真豁得出去,不但积极运作让异人成为秦王,更是把自己的妾赵姬也送给了异人,嬴政就是赵姬和异人的孩子。异人后来即位,成为了秦庄襄王,但是他在位三年就去世了,这就使得当时年仅13岁的嬴政成为了新一代秦王。赵姬守了活寡,自然十分寂寞,于是就跟吕不韦旧情复燃,之后又迷上了吕不韦一个叫嫪毐的门客,而且竟然还跟嫪毐有了孩子,嫪毐也因为她的宠幸步步高升,最后竟然被封为长信侯。

这些事嬴政都看在眼里,不过他年龄太小,还没有亲政,暂时也就忍了,可是等到了嬴政即位的第9年,嫪毐直接发动了叛乱,不过这次叛乱很快就被镇压了,嬴政还趁此机会把吕不韦的相位也免了,因为嫪毐曾经是吕不韦的门客啊!可是吕不韦在秦国这么多年,势力很大,所以怎么清除他的残余势力就让嬴政很头疼,可是让他更头疼的事出现了。

在嬴政即位的第10年,他突然接到情报,说一直以来在秦国修水渠的那个郑国竟然是韩国派来的间谍。这个郑国是一个水利工程专家,他来到秦国之后,就建议修建水渠,嬴政自然同意。

结果这一修就修了十年,本来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可是实际上郑国是韩国人派来专门消耗秦国国力的,因为他修的那个水渠实在是一个特别浩大的工程,这十年来确实消耗了秦国无数的人力物力。对于嬴政来说,此刻内心真的是凉透了,怎么外国来的人都这么不靠谱呢?像吕不韦那样的权臣也就罢了,怎么连个修水利的都是间谍啊?秦国的宗室以及本国的大臣看到这个情况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因为秦国重用外来人才必然排挤了他们,所以他们一直都被压制,现在事实证明这些外来的人也不怎么可靠,嬴政本人似乎也有点不太信任他们了,于是他们赶紧落井下石,就纷纷建议嬴政把这些不靠谱的外国人全部清理了,以后就用咱们秦国自己的人!

对于他们的建议,嬴政并没有表示反对,所以秦国就对所有外来的人下了逐客令,就在这个时候,嬴政接到一封上书,作者就是此时担任秦国客卿的李斯,而上书的内容就是我们今天要分享的这篇《谏逐客书》。

李斯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因为他就不是秦国人,他是楚国人,他本来是楚国乡里的一个掌管文书的小吏。有一天,他去上厕所,结果发现厕所里的老鼠瘦得跟皮包骨头一样,而且看见人之后就吓得到处逃窜,然后他又在粮仓里面也见到了老鼠,可是粮仓里的老鼠却个个肥头大耳,而且根本不怕人,于是李斯就在想一个问题。同样是老鼠,为啥差别这么大呢?造成差异的原因其实就是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啊,那么人跟人之间的差距是不是也像老鼠一样,深受环境的影响呢?

想到这里,李斯做了一个非常重大的决定,他不愿意在这个小地方继续过如此单调而乏味的生活了,他要去更好的环境,过更好的生活。李斯特别清楚,就算自己来到了更好的环境,可如果没有一技之长,就算身边到处都是机会,自己也抓不住啊!所以李斯决定,得先去学点本事,那到哪儿学呢?李斯很快就找到了当时一位特别有学问的人,谁呢?荀子。就这样,他成了荀子的学生,他还在这里跟一位来自韩国的天才韩非成为了同学。后来李斯毕业之后,就去秦国找工作了,一开始他也是吕不韦的门客,但因为才华出众,很快就受到重用,成为嬴政面前的红人,他的职位也是不断往上升,等到了嬴政下逐客令这一年的时候,他已经是客卿了,这个客卿是由非本国人士担任的高级官员。

现在你明白李斯为什么一定要写《谏逐客书》了吧?因为他努力了这么多年,才终于在秦国担任客卿,如果就这么被秦国驱逐,那他这些年来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这个我想我们今天的人也能理解,就相当于你研究生毕业进了一家大公司,在公司这些年来拼了命的工作,终于成为公司的中层领导,结果突然之间公司就要辞退你,而且还不是你犯了什么错,是别人的问题波及到了你,那你说你能接受吗?肯定接受不了啊!接下来我们就看看李斯面对这种情况,他是怎么做的。

李斯一上来就直截了当告诉秦王嬴政,你赶我们这些外国人走是完全错误的。这就是先把观点抛出来,吸引嬴政的眼球,接下来,李斯就开始论证了。

他先举了秦穆公的例子。秦穆公可以说是春秋时期最有作为的秦国国君了,堪称大秦霸业的奠基者,那为什么他能有那么大的功绩呢?因为他重用了5名优秀的外来人才。然后李斯又举了秦孝公的例子,秦孝公任用卫国人商鞅进行变法,让秦国国富兵强。紧接着,秦惠文王又重用魏国人张仪进行外交连横,让反秦联盟土崩瓦解,再之后,秦昭襄王重用魏国人范雎,用远交近攻的战略蚕食周边诸侯国。举完例子后,李斯反问道:“假如这四位君主都施行逐客令,哪里还会有今日的强秦呢?”李斯话说到这份儿上,其实已经算是有理有据了,但是硬要抬杠的话也能杠。今时不同往日啊,你举的都是以前的例子,未必能够指导现在!李斯早就料到你可能会这么抬杠,所以接下来他还真就开始指导现实了。

既然秦国宗室大臣主张非秦国人不用,那么所有不属于秦国原产的物品,是否也都不该用了?试看那昆山玉、随侯珠、和氏璧、明月珠、太阿剑、纤离马、翠凤旗、灵鼍鼓,没有一件产自秦国,秦王却仍将它们视如珍宝,爱不释手,这是为什么呢?假如必须产自秦国才可以用,那就不该用来自他国的夜光美玉装饰宫廷,不该用秦国没有的犀象之牙制作宝器,不该把生于郑卫之地的美女作为后宫佳丽。不仅如此,国外的良马、江南的金锡、西蜀的丹青,一概弃之不用。同样,所有让宗室贵族赏心悦目的宝贝,也都必须出自秦国才可以,那么所有嵌着宛地宝珠的簪子、镶着外地玉玑的耳饰、用齐国东阿帛绢制作的衣服、用他国锦绣制成的饰品,统统都不允许进献;那些按秦国妆容打扮自己的赵国女子,也都不允许站在身边。只有这样,才算彻底贯彻了只用秦国本土人才风物的政策啊!

李斯的这一段话真的是太厉害了,他用了大量的类比与排比,让秦王明白,逐客令有多么的荒谬。完全驱逐所有外来的东西,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你确定要这样做吗?更何况,秦国的一切真的就有那么好吗?李斯接着说:“秦国本土的乐器是击着瓦器、弹着竹筝、拍着大腿放声吼,而秦王所爱听的郑、卫桑间,韶虞、武象,都是他国的音乐。现在秦王不听自己国家的音乐却爱听他国的音乐,这是什么原因呢?说到底,都是为了称心如意。假如我们一方面坦然享用着他国的物产和音乐,另一方面不管是非曲直地将所有外国人才一概驱逐,这不就是在向全天下宣告,大秦只贪图物产却轻视人才吗?这可不是能够统一天下的做法啊!”

话说到这里,李斯已经成功论证逐客令是多么不靠谱了,但是我们要知道,话只说到这里还是不够的。因为嬴政之所以要下逐客令,是因为他有两点顾虑:

第一,担心间谍混入,扰乱国政;

第二,担心吕不韦的势力太大,不好控制。

这些李斯作为客卿,当然心知肚明,所以接下来他就要帮嬴政打消这些顾虑。

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也经常会面临这种情况,比如我们特别想和某个人做一件事情,可是对方顾虑太多,迟迟不愿行动,甚至直接拒绝我们,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办?李斯就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他告诉我们,你要打消对方的顾虑,最好的方法就是告诉他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李斯是怎么运用这个方法的。

李斯告诉嬴政,多有多的好处,对于想要称霸的秦国来说,人才多多益善。当然,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只有好处没有风险,可是要做大,就必须要有容错的胸怀。泰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接受了每一块土壤;江海之所以深,是因为其容纳了每一股细流;君王之所以能广布恩德,是因为其能亲近黎民百姓。因此,地不分东南西北,人不分本国外国,春夏秋冬,各有其美,只有这样,鬼神才能保佑,这也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可您现在却把百姓赶向敌国,把人才拱手让给诸侯,那么天下本想为秦国效劳的人才,以后也不可能再到秦国来了。这简直是给敌人送兵器,给小偷送粮食啊!

现在你感受到李斯的高明了吧!他当然知道嬴政的顾虑是间谍的渗透和吕不韦的势力,但是他并没有局限在这两件事上,而是告诉嬴政,你不能只盯着眼下的得失,如果你现在盲目排外,会严重影响秦国国力,一统天下就会变得非常困难!这就是李斯高明的地方,如果他站在个人或者外国人才的角度劝嬴政,那肯定失败,嬴政才不顾李斯本人和这些外国人的死活呢。可是李斯引导嬴政往高处走,向远处望,让嬴政站在千古一帝的视角上看问题,嬴政就一下跳出了眼前的迷雾,知道该何去何从了。

最后,李斯就开始总结了。

人才是一个国家的宝贵财富,如果秦王接受来自他国的珍稀宝物,为何不能接受那些想为大秦效力的外来人才呢?尽管出现了郑国这样的间谍,但毕竟是少数。逐客的本质就是把人才从秦国赶往敌国,是削弱自己的力量而增加敌人的实力。被秦国赶走的人又怎么可能不对秦王产生怨恨呢?他们一旦去往其他国家,就必定会做出对秦不利的事情。届时秦国内部人才缺乏,外部仇敌无数,又怎能不陷入极度危险的境地?

这就是《谏逐客书》的全部内容。嬴政看完这篇文章之后,立马取消了逐客令,李斯也官复原职,并且后来又升官了,成为了廷尉,也就是当时的最高司法长官,之后他也成功辅佐嬴政统一全国,并成为秦朝的丞相。

到了近代的时候,鲁迅读到了这篇《谏逐客书》赞不绝口,他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好,《谏逐客书》我们就聊到这儿,下期节目我们来聊聊《有子之言似夫子》,下期见!

本期书单:

1.《古文观止有意思》,邵鑫著;

2.《古文观止》,吴楚材,吴调侯编;

3.《史记》,司马迁著;

4.《流血的仕途》,曹昇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