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9.5
———————————————————
《谪仙记》
我与妻子慧芬结婚,结识了“四强”,李彤作为“中国”,最为耀眼,也最为张扬,最有勇气,最有个性。但最后,却在一次威尼斯旅行中,跳河自杀。“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父母双亡,往日的幸福生活不再,游乐人生,放纵自我。孤独地溺在异国河中,抛下朋友。
我一开始觉得奇怪,这几个人莫不是塑料姐妹情,一点没有伤心的感觉?甚至打起了牌。我想,这可能也是缅怀李彤,麻痹自己的一种方式。她好赌,那我们几个就狂热地赌,好像她还在。
慧芬那深沉而空洞的悲哀,需要孤独和尊重。这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纽约行,这几个纽约客似乎在异国他乡被繁华的事物纷乱了自己,在这样一个大千世界中沉沉浮浮,那么繁华落尽,又有什么存在意义?
《谪仙怨》
黄风仪在给母亲的信里说,赚钱是人生的最大目的,她很享受酒馆的工作。嗯?末尾说不要再寄来中国罐头,她已经不喜欢了。这或许就是白先勇笔下的那一类堕落人生、丧失自我的纽约客代表吧。
《夜曲》
吴振铎和吕芳青年结识相爱,老来得以相遇。吕芳在国内看透了生死,见证了高宗汉的死亡过程,更是心寒。跑到纽约,安静度过余生,奈何身体状况不佳,支出过多,只能麻烦吴振铎。其实吴振铎比起高宗汉、吕芳来说,勇气少了许多。他学精医术后便留在美国,没有达到他父亲让他回国拯救国人的心愿,他自知这一点,但一直跨不出去改变的那一步。吕芳和高宗汉更让人高看一眼吧,也值得同情。确实是因为心冷绝望到一个地步,才会选择离开土生土长的家乡,在异国他乡寻求一份归属感和温暖。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骨灰》
一开始是我和哥哥寻找其父亲的骨灰,引入崇明岛劳改一事,接着说起在美国留学,到旧金山访问了大伯,大伯对往事的回忆。受刑也不透露半句情况,落得腿脚变形的毛病,更是对美国没有情感,交代他们死后将其骨灰带回大陆或台湾,在他眼里,中国才是他的家,是他的归宿。而妻子则是另一类代表,因着嫌弃厕所脏不愿意回国,其实对于厕所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但是,就文本来说,这个人物形象和大伯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照。
《Danny boy》
则是大篇幅的云哥写给“我”的信,在信中,云哥叙述了自己的经历,教书、义工等。也剖析了自己的内心,透露了自己的情感。在韶华的叙述中,“当看到垂死挣扎的痛苦病人时,内心是彷徨无助的,白衣天使最后的责任竟是护送他们安然踏上不归路”。其实很心疼。同性恋的云哥,中学教书生涯中断,到了美国放纵自我,而就在做义工时遇到他的Dannyboy,但也同样只能一步步护送他走向死亡。最后他也患上HIV,在这个过程中他或许是得到了升华,走得没有遗憾。
和其他篇描写的对象和主题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叙述语言也很精到,视角切换,就像两个人各自倾诉进而把内容拼贴起来。
“在救人—自救中完成了自我的救赎”非同性恋者和非艾滋病患者对同性恋者和艾滋病患者的理解和包容。由死到生、由自身到他人。——跨越
《Tea for two》
酒吧里的一群人。同性恋?艾滋?怎么说,有情感,但描写部分略微生理性、身体上的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