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有点长,但是请相信我,看完之后,你一定会对徐志摩这位民国才子,有更全面的理解。)
引语
林徽因说:“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长子徐积锴说:“我觉得,我父亲的命太苦!”
离婚时的张幼仪说:“你去给自己找个更好的太太吧!”
徐志摩:“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对爱的求而不得,在徐志摩短短的三十几载人生里,
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理想与现实之间,本来就存在着天然的落差。
徐志摩一心追寻几近完美的浪漫爱情与诗歌理想。
但是现实,终究逃不过人的本性和欲望。
不满与原配的包办婚姻,身为两孩父亲,仍然对林徽因穷追不舍,
暧昧才女凌淑华,转身又染上有夫之妇陆小曼。
因为其复杂的情感经历,徐志摩至今仍然是文坛里极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今天我们不谈徐志摩的才气,我们来扒一扒这位才子与四个女人之间的情感纠葛。
看看你认识的民国才子徐志摩,究竟能有多渣?
01
他说原配是“乡下土包子”,为了摆脱包办婚姻,竟喊话原配打掉二胎
我们知道徐志摩的原配,是张幼仪。
而且两人在家里的安排下,早早便成了婚。
那年张幼仪15,徐志摩18。
那时接受过西式教育,才气初展的徐志摩,非常不满与张幼仪之间的婚姻。
即使他知道张幼仪曾就读于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
也算是个对西式教育有所了解的中式女子。
但是徐志摩就是非常抗拒家里对自己婚姻的包办。
在他看来,这样的婚姻,
绝对是一个追求自由婚姻的人,所不耻的。
在第一次见到张幼仪的相片时,
他便脱口而出一句:“乡下土包子!”
婚后也是对张幼仪各种不理不睬。
直到了婚姻的第3个年头,
张幼仪才终于替徐家生下了嫡长孙徐积锴(阿欢)。
张幼仪本以为,为徐家生下了一儿半女,算是可以稳固自己在徐家中的地位了。
但是好景不长,因为这一切都只是徐志摩的缓兵之计。
只要为徐家留下子嗣,他就可以脱离苦海去美国求学。
所以在阿欢生下没多久,徐志摩便急急忙忙跑掉了。
可怜张幼仪嫁入徐家将近四年,
与徐志摩相处的日子,加起来也超不过4个月。
有一天,张家二哥对家妹说:“你已经完成了徐家的使命,你应该去追随你的丈夫。”
可这对于思想还停留在保守阶段的张幼仪来说,她甚至从没有过这样的想法。
以为留在家里安安稳稳的伺候徐家二老,就是她最应该做的事。
不过张幼仪好歹在西式学堂里也待过2、3年,
她心里也迫切想要更了解自己的丈夫。
于是在二哥张君劢的鼓舞和帮助下,
她踏上了自己的异国寻夫之旅。
但是徐志摩并不想张幼仪上英国找他。
因为当时的徐志摩,不仅忙于学业,
还认识了令他心动的才女林徽因。
这个有才气的女子,一下子就深深地吸引住了他。
然而并没有什么消息,是密不透风的。
张幼仪也多次从徐志摩的言行中,觉察出来他有新女朋友的迹象。
因为她一直很不理解徐志摩的一个奇怪毛病,
本来每个月都要眼巴巴的盼望家里寄来的支票,才能够维持开销。
可是徐志摩却几乎每天都要冲去理发店理发,
这样下来,一个月就要白白花掉一大笔钱。
后来她才知道,理发店只是徐志摩与林徽因通信时,
故意避开她而留下的联系地址。
在当时还有一夫多妻制的年代,
这在张幼仪看来也没有成为什么天大的事,就是心里一直吃着醋。
但是她又不敢直接对徐志摩生气。
每次尝试想跟徐志摩商量,
都会被“你懂什么。”“你能说什么?”这样的话,给怼了回去。
在沙士顿期间,张幼仪又怀上了徐志摩的第二胎。
徐志摩虽然嘴里一直说着,要去追求自己的自由爱情,
身体却也同样败给了肉体的欢愉。
可是当他听到张幼仪说怀孕的消息时,
当场便炸开了。
这相当于在追求林徽因不得的情况下,
又给了他的理想爱情,一记沉重的打击。
他竟然不耐烦的坚持说:“把孩子打掉。”
张幼仪:“可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了。”
徐志摩:“还有人因为火车事故死掉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张幼仪:“可是我要去哪里打胎?”
徐志摩:“你会找到地方的,这种事在西方是家常便饭。”
张幼仪听完后直接就懵掉了。
因为在她看来,打掉孩子在当时的中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她一直不敢轻举妄动去打胎。
直到有一天早晨,
徐志摩对着她宣布:“今天晚上家里要来个客人,她是从爱丁堡大学来的一个朋友,我要带她到康桥逛逛,然后带她回来和我一道吃晚饭。”
张幼仪心头一惊,以为徐志摩隐藏的女朋友,终于要露面了。
但是,这其实只是徐志摩对她下的一个小圈套。
晚饭后,徐志摩试探道,“你是不是对我的朋友有什么意见。”
张幼仪:“这个,她看起来很好,可是小脚和西服不搭调。“
徐志摩听完后,立马疯狂的尖叫起来:“我就知道,所以我才想离婚!”
就在当天晚上,两人大吵了一架。
徐志摩当即便要求要跟张幼仪离婚,
在此后的几天里,他们俩也都一直互不说话。
大概过了一个星期左右,
突然有一天,徐志摩甩门而出后,就再也没有任何音讯了。
把怀着身孕的张幼仪,独自一人留在了英国的小镇里。
无助、痛苦的张幼仪也曾想过不如就此自杀,但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她选择自己勇敢的撑下去。
02
逼迫原配签订离婚协议,他终于说出了真相
就在张幼仪战战兢兢独居了一段时间后,
突然有一天,一个自称黄子美的男人敲开了她的门。
说是徐志摩的朋友,帮忙来带个口信。
张幼仪既生气,心理又害怕。
便故作镇定的问,他带了什么话过来。
“你愿不愿意做徐家的儿媳,而不做徐志摩的太太。”黄随即说。
可是张幼仪并没有听懂这句话含义,
就问:“这话什么意思?我不懂。”
黄子美说:“就是徐志摩不想要你了。”
张幼仪听完后立马更加气了,故意提高嗓音:“徐志摩忙得没空来见我是不是?你大老远跑来这儿,就是为了问我这个蠢问题吗?”
见黄离开后,她狠狠的关上了门。
她不想就这样窝囊的回国,所以现在,她也只能向远在德国求学的二哥求助了。
于是她写信给二哥张君劢,道明了来龙去脉,并表示希望住到德国去。
而在德国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张幼仪同样没有接收到徐志摩的任何消息。
直到刚生产完次子彼得,刚一回到家中,她才收到了徐志摩的来信。
不过这次并不是什么家书,而是一封告知她准备好离婚的书信。
张幼仪顿时火冒三丈,她知道此时的徐志摩肯定人正在德国,
于是她坚持拖着生产后肿胀而疼痛的身子,直接当面找徐志摩问了个清楚。
张幼仪:“如果你要离婚,那很容易。”
徐志摩:“我已经告诉我父母了,他们同意这件事。”
张幼仪:“你有父母,我也有父母,如果可以的话,让我先等我父母批准这件事。”
徐志摩:“不行,不行。你晓得,我没时间等了。你一定要现在签字,林徽因......林徽因要回国了,我非现在离婚不可。”
一年后的再次见面,
徐志摩竟然毫不关心她们母子俩在异国即将面对的生存状况,
反而火急火燎的要跟她离婚,好去追求林徽因。
张幼仪对面前的这个男人,已经彻底失了望。
既然抓不住这个男人的心,那要这样的婚姻,还有何用。
“如果你认为离婚这件事做的对,我就签字。”
“太好了,太好了。你晓得,我们一定要这么做,中国一定要摆脱旧习气。”
徐志摩听到后,高兴极了,笑容满面地把文件推了过去。
徐志摩这些冠冕堂皇的话,到底是说给张幼仪听的,还是说给世人听的?
可能这个问题对于签了离婚协议的张幼仪来说,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因为从那一刻起,她已经不再为徐家人而活,
她要尝试理直气壮地为自己而活。
在与徐志摩纠缠的四个女人中,
张幼仪是唯一一个从封建女性的自卑,走向独立自主的女性。
后来逐渐成长起来的她,还成了一位出色的商人和银行家。
不过,这个带有东方女人稳重性格,
又兼具新时代女性自我觉悟的原配。
在徐志摩眼里,
始终也还是那个“乡下土包子”。
03
离婚求爱却惨遭林徽因拒绝,然而才子的感情里,永远都不缺少“备胎”
不能否认,很多人确实折服于徐志摩的才气,
但是他的情感观念,在世人眼中,却一直颇具争议。
文章可以修改,思想可以改进,
人一旦做出行为,就会成为不争的事实。
徐志摩是想当新思想下自由恋爱的第一人,
还是在为掩饰自己的花心,寻找站在高处的借口?
我们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
当然,真相,也不得而知。
彼时,16岁的林徽因跟随父亲林长民游历欧洲,并认识了徐志摩。
面对徐志摩的穷追不舍,林徽因选择不辞而别,
随父亲回到国内,继续补回之前停下的学业。
在与张幼仪签完离婚协议后,
徐志摩很快也跟着回到了国内,期间依然不断对林徽因的爱意。
后来徐志摩创办了新月社,还经常邀请林徽因一起编戏演戏,吟诗作对。
1924年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的时候,他们还一起为泰戈尔做起了翻译。
虽然徐志摩为林徽因写下了不少情诗,但是理性的林徽因,
最终还是拒绝了徐志摩的表白,跟着她的未来夫婿梁思成一起,
前往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学。
此时心灰意冷的徐志摩,还不忘为林徽因作诗一首《偶然》。
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就是为了表明虽然不得心上人,
但愿彼此各自安好。
追求林徽因不得,徐志摩却从没给自己留下情感的空窗期。
他还曾放言:“没有女人,哪有生活。”
这也是他在情感方面,一直为人诟病的地方。
在接待泰戈尔访华期间,徐志摩认识了当时在燕京大学里,已经略有名气的才女凌淑华。
当时,两人还发生过这么一段暧昧的故事。
有一次,凌淑华举办了一个文学聚会,
但是徐志摩偏偏早到了两个小时,就是为了能够跟凌淑华多聊点天。
甚至他还拿自己当成凌淑华的闺蜜,直接就闯进了林叔华的闺房。
还躺在床上休息的凌淑华,立马被徐志摩的提早登门惊讶到了。
“志摩,你怎么来的这么早。”
恰巧徐志摩刚一进门,便看到凌淑华放在床边的一瓶药,
于是赶忙上前,用手背试探了对方的额头。
凌淑华一把抓住他的手,“好了好了,没事。”
然后抬手看了看手表,“哇,不早了,我该起床了。”
“来,我没力气,你拉我一把。”
半梦半醒的凌淑华竟然就这样直接掀开被子,坐到了床沿边,
全然忘记了身旁正是一位异性朋友。
等她完全清醒过来时,此时场面已经略显尴尬。
“你出去吧,我穿衣服。”
看着凌淑华单薄的内衣,徐志摩仿佛看呆了,忍不住一把抱住了凌淑华。
这时,刚好门外传来一位丫鬟的叫声:“凌小姐,该吃早点了。”
一时间凌淑华的脸上泛起了一片红晕。
此后的半年里,
两人间的书信来往更是频繁,
暧昧关系,也越发的明显。
04
遇上陆小曼,这才是他最热烈、最理想的浪漫主义爱情
然而谁又能料到,
徐志摩一个转身,却又恋上了有夫之妇陆小曼。
徐志摩与陆小曼初次相识,还是在他留学刚回国的时候。
那时候的陆小曼,还是徐志摩朋友王庚的妻子。
陆小曼是南方人,当时王庚要到北方任命哈尔滨警察局局长,
但是她就是住不惯北方,于是回到了南方,与丈夫两地分居。
本来就是奉父母之命的包办婚姻,
分居之后,夫妻之间的情感就更加冷淡了。
由于王庚的事业心特别重,每次陆小曼提议出去游玩,
他都以忙为借口,说:“我没空,你叫志摩陪你玩吧。”
那时候徐志摩才刚认识王庚和陆小曼夫妇不久。
而此时的王庚也不曾料到,自己先开的口,
竟然会成为日后亲手挖下的大坑。
老话说,“朋友妻不可欺”,但是在徐志摩这里,压根就不存在。
很快徐志摩与陆小曼两人,因为同病相怜、惺惺相惜而陷入热恋。
而这时候与徐志摩才刚刚进入暧昧阶段的凌淑华,则显得更加尴尬了。
于是一气之下,
凌淑华决定把感情机会留给另一位倾心她的才子,
也就是她未来的丈夫,陈西滢。
当时徐志摩与陆小曼的恋情,简直闹的满城风雨。
最后连他的好友胡适,都好生劝他暂时到国外避一避。
因为陆小曼时任陆军上校的丈夫王庚,
已经扬言,要亲手杀了徐志摩。
徐志摩、陆小曼和王庚三人之间的情感绯闻,
一时间也成了当时最热门的新闻。
面对王庚强硬的处理手段,徐志摩虽然不得不躲到国外,
但是他对陆小曼的情意,依然毫不遮掩。
徐志摩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诗歌《翡冷翠的一夜》,
就是他在躲避意大利时,为了表达对陆小曼的爱意而写。
他以第一人称模拟女子的口吻,
细腻的描述了女子与所爱之人分离,
而产生的依恋、哀怨、自怜、温柔、幸福、执着的复杂心绪。
作为读者,是不是会感觉到那么一点奇怪,
徐志摩为什么不直抒胸臆,反而要从女人的角度,
来表达自己对陆小曼的思念呢?
这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其中有几句诗是这样写的:
“爱,你永远是我头顶的一颗明星,
要是不幸死了,我就变成一个萤火,
在这园里,挨着草根,暗沉沉的飞,
黄昏飞到半夜,半夜飞到天明,
只愿天空不生云,我忘得见天。
天上那颗不变的大星,那是你。
但愿你为我多放光明,
隔着夜,隔着天,通着恋爱的灵犀一点......”
看完这位才子写的情诗,我们已经可以隐约感觉到,
在他的心里,不仅怀有浓烈的理想爱情,
更住着一个理想中的陆小曼。
或许换句话说,可能连他自己也分不清,
爱的是女人,还是那个活在他诗句里的完美爱情。
就像林徽因后来说的那样:“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最后连张幼仪也开始怀疑,徐志摩与陆小曼之间感情,其实是不对等。
因为在徐志摩飞机失事之后,
陆小曼竟然拒收了徐志摩去世的电报,甚至拒绝领回他的遗体。
或许陆小曼从来就没有完全理解过他的男人,
在入殓当天,她居然执意要求给死去的徐志摩换上西服和西式的棺材。
她的这一举动,着实让张幼仪感到恶心。
难道徐志摩已经洋化到需要在死的时候穿西服?
就算是正常死亡的人,身体架子恐怕也受不住这样的折腾吧。
当初徐志摩为了林徽因,在沙士顿执意要跟张幼仪离婚。
直到去世的前一天晚上,
也是为了赶着去参加林徽因的建筑艺术演讲,
才招致的坠机横祸。
面对已经不在人世的徐志摩,
张幼仪不免一阵感叹嘘唏。
05结语
其实,徐志摩一直都很羡慕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和雪莱,
因为他们各自都拥有着短暂却又精彩绚烂的一生。
所以,不知道是上天的眷顾,还是因为宿命。
徐志摩终究也还是葬在了他浪漫的爱情故事里。
参考资料:
张邦梅:《小脚与西服》
徐志摩、林徽因、张幼仪、凌淑华、陆小曼——百度百科
金小牛原创,喜欢帮忙点赞+关注!
我也会持续在简书分享有用有趣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