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家五少爷,改诗震京城

雍正十二年(1734)纪晓岚父亲纪容舒任职户部,赴任时他将时年11岁的纪晓岚携入北京。与纪容舒交好的当代饱学之士如李绂、方苞、陈兆岑、孙源、戴亭等对纪晓岚详为指授,纪晓岚获益匪浅,学问日进。

自纪容舒任职户部,公务繁忙,再不能亲自训课,遂把纪晓岚交给浙江董先生一一董邦达。纪晓岚从十四起始,从董邦达受业,师生之谊甚笃。受学董邦达期间,纪晓岚少年意气飞扬,其率真,好诙谐的性相也逐渐显露。与刘墉等京中一帮年少学优的宦家子弟往来,经常在一起谈诗论文,研讨经史,他的辩才和博学,常使同伴叹服。

有一天,吴某戏谑地说:“纪年兄,你常说古诗有病,何不把杜牧《清明》诗改削一番。”

唐朝诗人杜牧《清明》诗,即“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道指杏花村。”系千古绝唱,怎能随意改削,吴某是在调侃。

孰料纪晓岚挺认真的样子,煞有介事地说道:“此诗当然有病,病在上浮,宜削其上。首句清明二字可删。下雨不一定在清明,清明不下雨,这句话就成了空话。次句可删路上二字,哪个人不在路上行走,没有必要点明。三句借问,自有问意在;末句牧童二字更为不妥。见一路上行人皆可询问,如樵夫渔夫,村姑,岂有专拣牧童问路之理。经过这样的删削,岂不更精炼了吗?”

大家听了他这番宏论,哈哈大笑不止,按照纪晓岚删改后的诗,《清明》

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与原诗意趣大不一样。大家发笑,笑他的巧辩,倒不在乎他的诗论是对是错。

吴某自然不服气,便以讥讽的口吻说道:“按照仁兄的高论,此诗还可删成三字句,改成雨纷纷,欲断魂,酒何处?杏在村,岂不更好!”

纪晓岚“狡黠”地眨眨眼,说道:“正是,只是吴兄还太保守了点,岂只三字句,两字句即可。你看雨纷,断魂,何处?杏花。这不是一个画面吗?”

大家觉得越辩越离题,于是哄然大笑起来。笑后大家又感到,纪晓岚的谐诙从某一角度看,也并非全无道理。

在笑声中,吴某又继续与纪晓岚诘难。吴某道:“杜甫有《四喜诗》: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样的佳作可有挑剔之处?”

纪晓岚立即应道:“有啊,只是与《清明》相反,它病在上虚,宜增补。可改成:十年久旱遇甘霖,万里他乡遇故知,和尚洞房花烛夜,监生金榜题名时。”

他的话音刚落,大家又笑作一团。纪晓岚深恐大家不明白,又笑嘻嘻地加以解释:“久旱十年,旱情就更严重;离家万里比离家百里更想家,和尚不准娶妻,能成婚岂不更喜。监生功名是用钱买来的,能早日题名哪有不更高兴的道理。”

纪晓岚说的似乎句句有理,但句句又是打趣,他曲解诗文,寻求乐趣。

吴某没有难倒他,还不甘心,再发难道:“有四喜,必有四失,那四失有是什么呢?”

纪晓岚看到吴某紧追不舍,又振振有词答道:“吴兄说得在理,庄子说,人之生也,与忧俱生,有喜必有失,有失必有喜,喜与失并存。只是有人于此,更集中罢了。”

“承受集中的又是谁呢?”吴某丝毫不放松。

纪晓岚说道:“寡妇携儿泣,将军遭敌擒,失恩宫主面,落第举人心。这四者你看如何呢?”

这四者当然悲惨至极。因此纪晓岚的答话,大家无不赞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牛头喜得生龙角 狗嘴何曾长象牙 (上联为老和尚所出,当时纪晓岚头上梳着童子髻) 小童子暗藏春色 老宗师明察秋毫 (...
    秦笛阅读 1,093评论 0 2
  • 今天礼拜天!我们没有休息!还是正常上班!下班回到家!媳妇说要带孩子们回姥姥家看看!我说好!收拾好东西!就开车出发了...
    圊罙儀鍾阅读 195评论 0 0
  • 分组密码的处理方式 (1)分组密码算法只负责固定长度消息的加、脱密;(2)工作模式负责长消息的处理方式;(3)短块...
    reknow阅读 3,109评论 0 0
  • 放弃也精彩 图文/如 溪 我们生活在喧嚣而充满...
    我本如溪阅读 682评论 8 6
  • 图/苏木云
    苏木云阅读 16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