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阴阳的原始含义(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那么“取象比类”又怎么做呢?怎么去取象呢?这就涉及到所谓一画开天地,周易系辞里有句话“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我们对一个事物不进行描述的话,那这事物是处于一个混沌状态,或者叫不可知。那你只要一描述,你描述一个什么东西,就有不是那个什么东西的另一面,所以你只要描述它,就要出现两个。张载(北宋)有句话“有象斯有对”,就是说只要有一个象,就有不是这个象的对立面。你取一个象,就会有一个非象,这就构成一个最基本的逻辑。当然古人不是用象和非象来表达,而是用阴和阳来表达的。看下图,下面画的这个圆圈,就是不可描述,就是太极,那就是混沌,或者称之为道也可以。你要对它进行描述,那就得分成两个,一道横线叫做阳,两道虚线叫做阴,这只是个符号,或者用单数表示阳,用双数表示阴,关键是,从“取象比类”这个角度来说,或者说从理解万事万物规律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先从不可描述这个状态变成可描述,那变成可描述最基本的事情,就是要先取一个象,你只要取了一个象,那就有一个非象,这个象和非象加在一起就有两个,所以这叫两仪,也叫阴阳。
所谓阴阳是什么呢?他的本意就是说,阳就是太阳照着你的那一面,阴就是没有太阳光的一面,我们站在太阳底下有个影子,那个影子太阳光没照着就是阴,有了这个阴,也就意味着前面站的那个人和另外那些被太阳光照着的地方就叫阳,这就是阴阳的本意。我们常说某某山之阳,某某山之阴,,某某水之阳,某某水之阴,这个事很容易混淆,比如泰山之阳,泰山之阳是什么地方?就是泰山的南边,泰山之阴就是泰山的北边。那黄河之阳或长江之阳,这个阳是哪边呢?这跟泰山之阳正好反着,河流的阳是指他的北岸,河流的阴是指它的南岸。山的阳是指山的南坡,山的阴是指山的北坡。为什么这样呢?它们为什么相反呢?
其实一说穿就很好理解,因为山是高于地平线的,是高出于地表面的,我们在北半球,太阳一晒过来就晒在山的南坡,因此南坡就叫做阳面,北坡太阳晒不到就叫做阴面。而河流呢,是低了地平面,低于地表的,所以太阳一晒,这个河流低于地表,河流靠南边的部分是被河堤给挡住了,太阳是晒不到的,太阳晒到的是河流的北岸,因此河流的北岸叫做阳,河流的南岸叫做阴。比如洛阳,洛水之阳就是洛水的北边,这就是阴阳的原始含义,就是从太阳光这个角度来说。因此白天就是阳,因为有太阳光照到,晚上没有太阳光就是阴。所以阴阳就有一个明暗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