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被移出公司工作群,领导也不回消息,公司这是变相逼我离职?我还需要照常去上班吗?” 最近,不少职场人带着这样的困惑找到广东道从律师事务所。在劳动维权案件中,公司为逃避支付赔偿金,常采用 “踢群却不发辞退通知” 的手段。面对这种情况,千万不能慌乱!接下来,就结合真实案例,为大家详细分析应对之策,让你在职场纠纷中从容维权。
一、公司 “踢群不发通知” 背后的算计
公司不出具书面辞退通知,却将员工踢出工作群,看似迷惑的操作,实则暗藏 “心机”:
规避法律责任: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向劳动者支付双倍赔偿金。没有书面辞退通知,公司就能以 “工作安排调整” 等借口推脱,逃避法律责任;
制造旷工假象:切断员工获取工作任务的渠道,若员工因此未到岗,公司便以 “旷工” 为由合法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支付任何赔偿;
消磨员工耐心:通过冷处理的方式,迫使员工主动离职,省下一笔本应支付的赔偿金。
二、遇到这种情况,到底要不要去上班?答案很关键!
广东道从律师事务所的劳动法律师明确建议:必须正常上班! 一旦擅自停止出勤,很可能掉入公司陷阱,被认定为 “自动离职”,从而丧失维权的主动权。正确的做法如下:
固定证据:第一时间截图保存被移出工作群的记录,录屏保留操作过程;整理与领导、同事的聊天记录,尤其是涉及工作安排、踢群缘由的内容;
正常出勤:携带工牌、身份证等能证明员工身份的证件,按时到公司打卡上下班。若遭遇阻拦,立即拨打 110 报警,并全程录音录像,保留报警回执;
书面沟通:通过 EMS 向公司邮寄《要求恢复工作联系及明确工作安排通知书》,在邮件内容中详细说明被踢群的情况,要求公司给予书面答复,并保留好邮寄凭证和物流信息。
三、真实案例:坚持上班,他拿到了 8 万元赔偿金
在广州某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张先生,某天突然被移出所有工作群,直属领导也对其避而不见。感到不安的他,向广东道从律师事务所求助。在律师的指导下,张先生采取了以下行动:
证据收集:将被踢群的截图、与 HR 沟通的聊天记录、考勤打卡记录等进行整理和备份;
照常出勤:连续一周到公司打卡,拍摄带有时间水印的到岗照片;
申请仲裁:在公司始终未给出合理解释的情况下,张先生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最终,仲裁庭认定公司单方面切断工作联系,未提供劳动条件,张先生胜诉,获赔 8 万元赔偿金。
四、遭遇 “踢群逼退”,完整维权攻略请收好
1. 收集证据,筑牢维权根基
劳动关系证据:劳动合同、工资流水、社保缴费记录、工作证等,证明与公司存在劳动关系;
被逼迫证据:工作群移出记录、与公司管理层的沟通记录、报警回执、EMS 邮寄凭证;
出勤证据:打卡记录、到岗照片或视频、与门卫或保安的对话录音(若存在阻拦情况)。
2. 尝试协商,争取和平解决
携带整理好的证据,与公司 HR 或负责人进行面谈,明确表达要求恢复工作、正常履行劳动合同的诉求。若协商成功,务必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若协商无果,则进入下一步。
3. 申请劳动仲裁,用法律维权
准备材料:仲裁申请书(可参考网上模板,也可咨询律师协助撰写)、身份证复印件、证据清单及复印件;
提交申请:向公司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材料,仲裁委员会在收到申请后的 5 个工作日内,会决定是否受理;
参与仲裁:仲裁庭受理后,会组织开庭审理。在庭审过程中,要清晰陈述事实,出示证据,据理力争;
等待裁决:仲裁委员会一般会在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 45 日内结束案件审理,复杂情况可延长 15 日。若对仲裁结果满意,按照裁决执行;若不满意,可在规定时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五、劳动维权注意事项,这些坑千万别踩
关注时效:劳动仲裁的申请时效为 1 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千万不要错过维权的黄金时间;
谨慎对待协议:公司可能会提出私下和解,签署一些模糊权责的协议。在签字前,一定要先咨询专业的劳动法律师,避免因协议陷阱失去应得的赔偿;
寻求专业帮助:劳动维权涉及复杂的法律程序和条文,专业的劳动法律师能够帮你理清思路、制定策略。
职场不是法外之地,公司的逼迫手段终将无处遁形。当遭遇 “踢群逼退”,记住保持冷静,按上述方法行动,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希望每一位职场人都能在职场中走得踏实、走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