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18年2月5日崔律“时间记录app”系列第1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Do):
1、将“睡觉”修改为“黑色”
2、设置你的类别,并po出你的主界面截屏
<实践日志>
1、我的实践:我将“睡眠”修改为黑色。添加和删除了若干项目类别,并设置了添加的项目的图标、颜色。
2、实践中的亮点:设置颜色需要用到RGB,我不懂这个,不过看着颜色变化也设置成了。添加图标时,根据自己的想象选择项目的图标、颜色蛮好玩儿的。比如,我添加了“日常事务”项目,这个项目好像不用太兴奋,用浅灰色吧;这个项目的事经常要做,重复做,用首尾衔接的无限循环图标吧。
3、我的收获:颜色和图标设置稍稍动下脑子就能做到,“哪里不懂点哪里”。
4、我的疑问(如有) :项目类别不能超过12类,为何?如果有的项目用不到,不理它、忽略它,不行吗?
5、其他想说的话(如有):我要扎扎实实过这一辈子,我要记录一辈子的时间。
这是2018年2月6日崔律“时间记录APP”系列第2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Do):调整你的类别。
<实践日志(记录)>
1、我的实践:我前一天的实践竟然已经做了调整项目类别了。我把对我重要的项目往前放了,排位靠前。我已设置好的项目类别暂时无变化,随着实践的深入再做调整。
2、实践中的亮点:重要的项目类别在前,总是会优先被看到,是个很好的提醒。
3、我的收获:创造条件满足自己的懒,同样达到预期。比如,重要的项目类别在前四位,不用怎么费精力就能注意到它们。项目类别数量上少一些,让自己不那么麻烦,也是精简自己的生活。
4、我的疑问(如有):无。
5、其他想说的话(如有):想跟大家交流交流《晨间日记的奇迹》。大家伙儿是怎么写日记的?
6、思考题:上班路上时间用来学习。这个算“交通”还是“学习”呢?为什么?
视情况而定。如果上班路上的一段时间内,真的学进去了,算“学习”。如果浅浅地学,看了、听力也没太多印象,左耳进右耳出,算“交通”。
这是2018年2月7日崔律“时间记录app”系列第3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Do):
继续调整你的类别(大类+小类)。
<实践日志(记录)>
1.我的实践:把“用餐”项目作为小类归入“日常事务”项目大类。
2.实践中的亮点:“群组”可以包含已设置出的项目,不用重新设置了。
3.我的收获:学会了用群组设置项目了,项目群组里可以包含已有的项目,好棒!项目类别少了,世界清爽了不少。(写实践日志的时候,我有点忘了课程内容,回看课程内容的时候,我发现我实践的事项和崔律的举例一样~)
4.我的疑问(如有) :项目不能升级为“群组”,我要把某些已有的项目合并时,需要新设置群组,这样有点麻烦,有没有省事儿点的方法呢?
5.其他想说的话(如有):以下是昨天晚上课程结束后写下的。
大家好!经过前两天不能自主的时间,今天晚上可以听课了。今晚是二月份的第一课,前两课都还没听,当然也没实践,过两天会补上的。
今晚崔律讲的后两点,我说说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交流。
我的思路:人生目标/年度目标(计划)→统一的唯一的确定的标准。展开来说是这样的:
第一点,当你有了明确的人生目标或2018年目标,你就有了自己要努力的方向,同时就有了目标关键词。目标关键词就是你的类别。人的精力有限,想要的却很多,根据目标优先级(或叫重要程度)确定类别。你可以选择过你自己想要的人生,所以你的目标关键词(APP里的类别)可以由你自己确定,独家私人订制。关于类别的大小类设置,建议参考“随手记”(一款记账软件)的类别设置方法(思考其设置的思路)。
第二点,在记录时间的时候,你最好已经确定了自己的统一的唯一的标准。如果不这么做,你以后遇到同类问题的时候还是会困惑,也会出现前后使用标准不统一的情况,这是不利于后期的时间统计的。而且,崔律讲到同时干了两件事时记录唯一事项,我同意,这样做便于后期做时间统计。回到交通or学习记为什么这个问题上,我会采取的做法是:看你的精力侧重在什么方面就记录为什么。看你的精力侧重在什么方面就记录为什么。看你的精力侧重在什么方面就记录为什么。比如说,我同时做了A事和B事,A事耗精力浅(用的是系统1),B事耗精力深(用的是系统2),我记录做了B事。如果A事和B事都耗精力浅,我记录刚性事项。比如通勤时间听了音频学习节目,但是吸收较弱,我就把这段时间记录为通勤时间。
关于第二点,我在扯一点与确定的标准有关的东西。比如打电话,记录为工作还是人际?这需要我们确定出什么情况下归为工作,什么情况下归为人际,统一的唯一的确定的标准。
我感觉我说的有点乱,不知道小伙伴们能否理解我的表达。
谢谢崔律!谢谢大家!
6.思考题:是否需要记满一天24小时?为什么?
当然需要啊!这样可以知道时间都去哪儿了,能够帮助自己比较准确地感知时间,有利于做统计、总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