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这篇文章,不讨论修身治国平天下这样宏大的概念,只想说说一件小事对个人的切实影响。这件小事就是学会做饭。很多父母都对让孩子学习做饭这件事不以为然,而促使他们这一想法的主要理由是,不应该让小事分散孩子们宝贵的学习时间。
每当听到父母们说“孩子们长大了自然而然就知道怎么做饭了”,“我可舍不得孩子做饭”之类的话时,我的脑海中便浮现出一个画面:一个二十八岁的姑娘在出租房中用热水泡着白米饭就着咸鸭蛋吃的场景。有的人可能觉得这样的画面只能出现在上个世纪70年代,在《平凡的世界》里。
然而,这竟切切实实发生在当下,主人公是我的一位朋友。
事情是这样的:端午节后,她从老家带了很多咸鸭蛋回去。但是她的生活中根本就没有下厨房这项内容,平时就靠去附近的餐馆或点外卖解决吃饭问题。一天,我们聊起来小时候吃的那些津津有味的食物,她便突然回味起就着咸鸭蛋吃小米粥的香。她的家里从不存米,而且她还懒得出门。那怎么办呢?她想起之前点的外卖还剩下一盒米饭,于是,就上演了那出用白开水泡白米饭的戏码。
说到这里,有的人心里会有疑惑:这跟鼓励孩子学习做饭之间有联系?
要知道,我的这位朋友是家里的独生女,一位名副其实“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小公主,父母努力为她营造一个舒适、开心的成长环境。
这就是联系所在:与现在被父母宠溺的孩子一样,90后绝大多数人也是被家长惯着长大。从某种角度说,90后人现在的生活状态就是未来一批成年人生活的缩影。如今,90后们早已成年,并开始独立生活,还有人的选择远离父母,到陌生的城市打拼。那么,不会做饭真的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消极的影响?下面就听一位老90后说说她的真实感受。
对于上面那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做饭不仅是一项劳动,更代表着一个人能不能很好地照顾自己。我们绝对不能说我的那位朋友用开水泡白米饭的做法是正确照顾自己的方式。不过,现在年轻人的确普遍依赖餐馆、外卖食物为生,他们偶尔也会吃一些速食。
如果时间设定是20年前,人们会羡慕这种生活,要知道不是人人都能天天下馆子或去超市购物,这是生活富足的典型表现。但如今,它却变成了一种令人担忧的生活方式。
首先,食品健康问题依然未得到解决。
其次,会造成一种情感诉求的缺失。外面的餐馆虽能做出美味佳肴,但无论如何也比不上自己小时候熟悉的味道,它来自父母或者爷爷奶奶,这一点对于离家在外的人感触颇深。别看只是一道道十分简单的小菜,却是人们情感的寄托。
我们经常听说,某个离乡背井的人会因为想念家里的吃食而偷偷哭泣。这并不是道听途说。我就曾经用家乡的美食,帮一位曾在低谷的朋友加油打气。
那是一年冬天,我正好放长假,便打算到一位好朋友工作和生活的城市看她。我们是高中同学,那时候,她说将来想去一个离家远一点的城市,于是,她就报考了那座城市的大学。毕业后,在当地顺利地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并和几位同事合租一套房子。
独自在异乡生活本来就不容易,而且她的工作还非常不顺心,这让她格外想念家,尤其是家里的酸菜。我知道如果我能帮她复制家的感觉,或多或少能让她的心情不那么阴郁。于是,我每天都在她下班回来时,将热的饭菜端上桌。
她说,工作这么多年,她第一次体会到下班回家吃饭是什么感觉,那是家的感觉。我做的菜算不上山珍海味,不过她觉得能在离家这么远的地方吃到家乡菜,实属惬意。知道她很想念家里的酸菜,我便从网上买了一颗。周末的时候,我们一起包酸菜饺子、炖酸菜粉条。
虽然只有很短的一段时间,她却感觉那样的生活非常有意义。她不再觉得自己是一个只会工作的机器,而是一个生活在世界上的人。当我准备返航时,她也决定与那种令她不快乐的生活说再见,准备拥抱新的旅程。
此时此刻,还有成千上万漂泊在外的年轻人,他们能在繁华的商场、电影院和KTV买到快乐。然而,他们却不喜欢呆在住处,因为那里充满了安静和寂寞。他们不应该这样生活。未来将要走入社会的人们也不应该这样生活。所以,为了避免这一点,请父母们教孩子做饭,教他们如何好好地照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