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过5次课,完成声音法宝学习后,终于进入表达阶段。
课程的一开始,莘茹老师就问了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学习声音?”
我下意识地回答:“为了让别人听我的声音呀。”
莘茹老师发了一个捧腹大笑的表情,布置作业给我,让我回去思考一下。
回想最初报名学习声音,原因挺复杂的。
关于声音,我的记忆不是很美好。记忆里,只有同学的嘲笑声:“你怎么那么爱出风头呀!”小时候虽然很喜欢朗诵和唱歌,却一直缺乏这方面的培养,小学一直泡在奥数班里。11岁转学时,新学校有演讲班,我高兴得立刻报名。参加演讲班后才发现,诶,原来有很多音我是发不准的。当时的老师也不知道怎么指导正确发音,我的声音常被同学嘲笑,后来我就逐渐不爱说话了。
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到25岁,我第一次教瑜伽。我的学生说:“老师,你的声音真好听。”那是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声音在这个世界上是有用的。曾经被认为做作、嗲、虚伪的声音,在瑜伽里被认可了。后来,我接触了瑜伽里的唱诵,感受到声音震动带来的变化,觉得很神奇,就更加想对声音有所学习。后来,我学习了催眠,也接触到瑜伽越来越多的部分。但是我遇到了自己的瓶颈:我的声音没有力量。
因为有部分会员练习瑜伽的需要是减肥,这时候需要做一些特别有力量的动作,需要少量重复的动作练习。我的声音太柔,没法让她们坚持下去。同时,在一次练习里,我们是需要动作搭配上特定的声音,我需要大声对会员喊:“大声一点,再大声一点!”可是我自己的声音都是发颤的。我有声音,但不知道为什么发不出来。
直到有一天,我在Office职场大学听到莘茹老师的分享,她分享了一个让声音明亮的咒语:妈埋米墨母,拉来里乐路。我试了一下,感到声音一下震到了前额,和以前听到的各种和声音有关的训练不一样。同时,我还围观了声音训练营的结营,听到了各种小伙伴的声音。这让我产生了希望——声音是可以被训练的。
我想,我想学声音,是希望能透过声音做更多的事情。比如说,可以通过录制声音更多的瑜伽音频给我的客户练习;可以通过录制声音给别人以安慰和鼓励。我相信声音是有能量的,我想要用声音去帮助别人。
回归老师的作提问:
1、为什么要练习好声音训练法宝。
因为人是有惰性的,发音不正确是因为以前的习惯引起的,要改变习惯就必须刻意练习。好听的声音会有正确的震动,能够带来让人舒服的频率,无论是发声者还是听者都会舒服。
更重要的是,如果想做大量的声音分享,必须要保护好自己的嗓子,而我以往的发声方法都是在伤害嗓子。练习好声音训练法宝,其实是在学习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像地基一样非常重要。虽然我先生最近常说我,练习归练习,平时说话的时候又没用上练习的效果。但我相信,习惯改变需要时间,只要不断练习,量变达到质变,总会有所收获的。算一算,我只上了5节课,练声也不超过10小时,等到练习100小时后再回头看看变化才是。
2、听了语言表达前需要做的准备的内容,有什么想法。
嗯,第一反应是没想法,这是真的。我的阅读更多是感性阅读,对作者有兴趣了才会去查阅相关的书籍、作者背景。但是当然,我也不认为表达能建立在不做任何准备,仅仅依靠1里的好声音训练法宝上。从读书来说,我们的目的是传递信息,传递作者的信息。只有清晰的语音和正确的情感才能真实地传递书籍的内容。时至今日,我还是对鲁迅的文章难以理解,我读不出那份愤怒和悲凉。这和我自己的性格也有关系,我总是害怕面对社会的残酷,有意识的在逃避。我读童话、散文一类的文章会更轻松一些。同样,我观察到我先生特别适合讲笑话、幽默故事,但是他讲道理的时候就咄咄逼人让人难以接受。正因为每个人都有自身性格的局限性,我们才需要通过知识的储备去让自己跳脱这个框框,能自如多变地朗读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
当一个学生不认同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是很难进行下去的。莘茹老师抛出问题让我思考,想来也是通过思考让我去反思我想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我觉得都可以。长期的填鸭式教育让我学会听话、照做。内心深处,我也会时常有为什么的想法。我认为,比起立刻去做,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更重要。我们总要知道自己的目标,然后再找方法。
这5次短短的学习,跨越了1个月。在这1个月里,我最大的突破就是在精神病院旁的天桥上大喊:我很快乐!声音的学习其实是一项漫长的过程,同瑜伽一样需要不断不断的练习,但是过程中的收获,只有自己知道。学习中经常遇到加班等等,课程时间调整了几次最终定在了早上5:00。上一周我累得冒出了满头痘痘,但这并不影响学习。
我很喜欢老师授课的一点是,她没有生搬硬套官方的话术,总能用生活化的比拟的方法来教学。我还很喜欢老师的一点是,她从不着急。无论是早上5:00还是晚上9:00,她的声音总是那么平静。我相信,声音是需要去体会的,每次课程的陪伴,让我愿意把练声持续下去。
想要用声音带给更多人快乐,想要用声音帮助和鼓励更多的人,想朝这个目标不断努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