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生于80年代的我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我们小时候可有意思了……然后一番沉浸式的回忆与输出,把班里的小学生、家里的小朋友听得一脸艳羡,恨不得立马坐上时光机回到80年代的小时候。事实上,记忆是带滤镜的,小时候的“有意思”其实是从许多“没意思”“苦哈哈”“惨兮兮”里挑出来的。田间的庄稼,地里的农作物,菜园里的各色菜,还有家里等待喂养的鸡鸭狗牛猪兔以及堆在墙角的长木柴、空空如也的大水缸都对“有意思的时光”虎视眈眈。它们可以让我们的生活生出干不完的活儿,可以让我们从天不亮忙到天黑透,可以让我们在风雨里抢收、在日头暴晒下耕种、在陡坡泥路里挑重物、在深山密林里砍柴火……
那是我们撒谎了吗?倒也没有。苦中作乐好像是农村娃天生的本事。
就说夏天吧!南方的夏天是真热!此刻闭上眼睛,好像还能感受到当年毒辣的日头把树叶烤焦、把黄泥土晒得滋滋作响、把人的皮肤往九分熟里煎的劲儿。池塘里的水是烫的,树叶是蔫的,狗坐在阴凉处伸着舌头喘粗气。晒了一天的青石板像锅炉,小鱼小虾趴在上面可以直接上桌。竹叶干硬干硬的,在太阳底下摆出一副宁死不屈的倔劲儿。地里干活的人是穿不住衣服的,男人没做多久活就会把湿透的汗衫丢到一边。女人没办法像男人那样洒脱,只能任凭汗津津的衣服粘在身上,一边咒骂老天一边继续挥舞锄头或抛洒粪土。这样的天气,小孩子照样得跟着干活,大活小活看着年龄分,反正都得在日头底下烤着,一个夏天下来,个个黑得像泥鳅,有的还会脱一层皮。
但就是在这样酷热难当的天气里,我们还是可以做许多有意思的事儿。井水冰西瓜是首选。西瓜当然不可能常有,但有一个就可以乐很久。一个大西瓜带来的快乐并不是从吃上它那一刻才开始,而是早在父母不经意间说了一嘴时就悄悄萌芽了。热切地盼,假装不经意地提醒,小心地催,探口风,耐心又焦灼地等,心想事成时的狂喜,把它装进木桶放进井里的小心翼翼,终于吃上一口的欢乐与巴咂着嘴的得意以及吃完了又开始新一轮的盼,一个西瓜带给夏天的快乐才算告一段落。当然,最快乐的时分还得从井水冰西瓜那一刻算起,毕竟是日夜所盼终成眼前所见了。深十余米的井水透心凉,西瓜在井水里泡上半天,连外皮都冒凉气儿。切开西瓜,红红的瓜囊在小孩子的眼里,无异于西施貂蝉,美得不可方物。分得一块后,是大口吃还是小口抿,因人而异,但瓜皮的结局都一样——吃到只剩下一层薄薄的青皮,红色的瓜肉是绝对不会留下一丝一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