祟祯十二年的乡试,“明季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意外落第,回老家商丘之前,秦淮名妓李香君在桃叶渡摆酒送行,特意歌《琵琶记》提醒他:公子的才名文藻丝豪不比剧中的蔡邕差,蔡邕学问虽好而品行有亏,曾经依附董卓,是掩不去的污点。公子豪迈不羁,又逢落第失意,这—去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但愿始终自爱,不要忘记我唱过的“琵琶词”,我从此也不会再唱它了。
此后,李香君便拒绝达官显贵的重金求见,理由是“妾不敢负侯公子也”。而侯方域此去屡遭不幸,被奸臣迫害,四处流亡。也曾身陷牢狱,多次死里逃生,最后辗转又回到老家商丘。顺治八年,侯方域还是迫于清廷压力参加了河南乡试,而且几篇策论写得颇为用心,被人讥笑“两朝应试侯公子”,终归是负了美人的嘱托。李香君呢,清军南下,她只身仓皇逃离,“后依卞玉京以终”。卞玉京跟李香君是手帕姐妹,也经历了几番周折,后来靠良医郑保御接济,以道人身份清静出世,物质上还不算匮乏。李香君好歹有了栖身之所。
其实桃叶渡送别时李香君已经清楚:“此去相见未可期”——当然,出于聪明、矜持,或者风度,对这段缘分,她并没有一味想入非非,抱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然而,两人在处世为人和情志趣味等方面足够投契;侯公子的年龄、名望、家世,综合指数也颇高,若能携手同路,乱世飘零的凄惶或许要减弱两分。
不过,如果说谁负了谁,就有些道德审判的意味,未免显得沉重。换个角度想,曾经拥有却不能天长地久,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用梦想映衬现实,现实往往显得凋敝霉烂,因为梦想就像没有吃到口的葡萄,想像中总有说不尽的甘甜;而梦想真的成为现实,却也不见得妙不可言,甚至还可能如霞飞水逝般幻灭,那才反倒连念想都没有了。消极一点看,成为过客或成为眷属,没有本质的区别,都说不上什么永恒。
明清之际文人写李香君,最直接、直观且耐人寻味的,当然首推侯方域不到600字的《李姬传》,孔尚任又以此为蓝本写了《桃花扇》。《李姬传》说李香君“风调皎爽不群”,在我看来算是对女子极好的评价了。“名姝也须名士衬,画舫偏宜画阁邻”——李香君和侯方域的风月故事,今天看来算是一段佳话了,不过多少年来还是引得文人骚客的扼捥叹息,有题画诗为证:
长板桥边第几楼,溪声淮水尽西流。
将军白马沉瓜步,义士黄冠哭石头。
当日寡人能好色,古来天子惯无愁。
中原三百年陵寝,祗下孱王一酒筹。
綵云仙队化为尘,一曲清歌一美人。
燕子演成亡国恨,桃花曾唱过江春。
中原战鼓留名士,南部烟花葬主臣。
终古繁华旧明月,照谁哀怨向谁论。
到了民国,名画家邹廷銮又在画上题越缦老人李慈铭诗:
粉本南朝绝可怜,扇头辟月尚婵娟。
清流何与人间事,花下长翻燕子笺。
倾城—笑太情多,十斛明珠禁若何。
毕竞秀才空嫁与,输它—品顾横波。
秋柳情深大道王,掌中犹见舞时妆。
只怜曲里桃花扇,唐突当年郑妥娘 。
三百多年过去了,这个世界依旧不乏痴男怨女,不乏男欢女爱,总觉大抵与情愫无关、与浪漫无关;如今,大江南北卖淫的多了,名妓却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