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寒假不能出远门,天天呆在家里也不是个事,于是网上约好科技馆的门票,带着儿子出发了。去之前目的是为了散散心,让孩子在户外运动运动,毕竟现在的孩子,出门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的机会太少了。
阳光明媚,蓝天白云,今年的春节在二月份,天气已经逐渐变暖,正是外出的好时节。这个科技馆新馆已经运行一年多,离家很近,但却一直没带儿子来过。往年的寒暑假宁愿千山万水跑到外地见识人山人海,美其名曰让孩子扩展视野,也从没想过去家门口的这些展馆。一路欢声笑语,儿子问东问西,滔滔不绝的给儿子解释,不知不觉终于来到市科技馆。
疫情原因,部分展馆没开放。我们从一楼开始,首先是航天科技馆,主要集中展示了太空的交通工具:运载火箭的模型,以及火箭的发展历程。以前曾在电视直播卫星发射的时候,给儿子讲过火箭的知识。今天看到火箭,借着模型继续讲解。
儿子:“爸爸,火箭没人驾驶,它怎么知道朝那个方向行驶?”
我:“火箭不需要驾驶员,它的中间有一台计算机,科学家会在计算机中存储火箭行驶的路线,然后由这台计算机指挥火箭行驶。”
儿子:“我知道了,就像无人驾驶的汽车一样。”
我:“对,这个例子非常恰当。”
儿子:“那火箭要是没有油了怎么办?”
我:“科学家们提前算好行驶这么长的路程需要多少油?一次加好后,中途不再添加,这些燃料足够送火箭到目的地了。”
本来想给儿子解释一下火箭使用的不是汽油,而是其它燃料,但一时却想不起来火箭的燃料具体是什么了。
二楼是生命科技馆,主要介绍的是生命的孕育与诞生。许多其他的生理知识,儿子还小不太明白,只对这张生命的孕育过程图非常感兴趣。第一个问题就难倒我了。
儿子说:“爸爸,小宝宝为什么要头朝下?那样太难受了吧?”
我说:“这个爸爸不太清楚,但是我猜这样是应该为了让小宝宝出生的时候方便大人把他拽出来。”
儿子又问:“那根管子是干什么的?”
我说:“那是小宝宝吃饭喝水用的吸管。”
儿子说:“那么小的宝宝会用吸管吗?家里的小弟弟那么大了,怎么还不会用吸管?”
我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只能给儿子说咱们回去一起查一下吧。
在科技与生活-智慧城市馆,儿子逐个问我每个车的名字,并且让我告诉他每辆车的速度最快能到多少,其实许多车我也搞不清楚速度具体有多少,看来小小年纪就喜欢速度与激情。
忽然儿子跑向远处,朝我喊:“爸爸快过来看,这里有个跷跷板,咦,这个跷跷板怎么中间还有一个风车?“
我过去看了一下介绍,给儿子解释说:”这个不是翘翘板,这是一台发电机的模型。你把一边抬高的时候,水从高处流向了低处,水在流动的时候带动中间风车转动,其实那个不叫风车,它的大名叫转子。转子在转的时候会产生电,电通过电线,就可以到每个家里。“
一路的新东西,一路的问题,三个小时在家里感觉很漫长,但在这里过的很快。这是儿子走在回家的路上跟我讲的。其实以后真没必要舍近求远,身边的科技馆艺术中心,文体中心,图书馆,展览馆都是孩子们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