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爱的书友,今天和学勇每天读一书,我们分享的是《重塑自我,如何成为一个很幸福的人》。前几年,有一句调侃,同时当我们讲那句的时候,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会有一份非常复杂的感觉。那就是你幸福吗?在这样的一个雨夜的宁静的夜晚。各位,我们安静的问一下自己的内心,当下你幸福吗?
刚才有书友在咱们的微信群里说幸福是一种感受,可能每个人都不同。在每个看这本书之前,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我认为幸福是一个完全思维化的感受,每个人甚至在每个人的不断阶段,可能对幸福都有不同的理解。而这本书的作者被称之为“全世界最幸福的人”。他去分享美好生活的三个秘诀。所以今晚我们分享的内容有三部分:
第一,我们来分享一下书中所讲的幸福是什么。
第二,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幸福吗?或者说,幸福是命中注定的,还是后天可以努力而求得的。
第三,假如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去获得的话,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首先给各位报告一个好消息,就是书中认为幸福是后天可以习得的。幸福可以通过后天不懈的努力可以实现的。我们近期分享的主题是创造力。那么幸福和创造力到底有什么关系,西方的学者,有一个惯常的学术或者思辨的习惯,就是他总是把一些非常无法表述的东西,给它以一些数量化的梳理和提炼。
作者说通过这样的幸福的运用和实践,可以把我们的生产力提高31%,将我们的销售额提高37%。将我们的创造力提出300%。我们姑且不去深究这个数字是否准确,或者是否科学。我想从作者在全球的应用来看,我们姑且相信他已经做了实践的研究,同时也确实看到了他举的一些案例,包括很多知名人士对作者的推崇,值得我们在这样的一个宁静的雨夜来听一下这本书的观点。
幸福是什么呢?各位书友,你认为幸福是什么?在这本书中,作者认为,幸福就是实现三个目标。这三个目标分别是无欲无求、竭尽所能、坐拥一切。所谓的无欲无求让自己处在一种满足的状态,不觉得自己的缺乏、匮乏、不安、愧疚。竭尽所能就是自己能做的事情勇敢的去做。我想很多的朋友都曾经看过这样的报告,在西方有一个志愿者,他马上要离开这个世界上,跟他访谈他一生中最遗憾的事情是什么呢?排名第一的就是把没有能够按照想要的生活去生活。这就是没有按照自己想做的去做。而竭尽所能就是生命的解放和自由。坐拥一切,你拥有拥有一切的感觉这就是幸福。所以,满足、自由和幸福就是人最核心的需求。
如何能够实现这样的目标呢?看起来这样的状态仿佛离我们太过遥远,因为我们每个都要面对很多琐碎。那样的满足和自由,那样的坐拥一切的感受好像离我们太遥远。所以书中不但讲了什么是自由,什么是幸福, 书中还讲了达到这样的状态的九个秘诀。分别是:幸福至上、从我出发、莫忘变数、拒绝退休,赋予自我更多的价值,创造空间,只管去做,做自己,不要采纳任何建议,这九条秘诀每条听起来都是鸡汤。
我觉得每一句话都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所谓的幸福至上指的是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我们的每个人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个本能,就是如何去躲避风险,恐惧会让我们在这样的复杂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进化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天生对恐惧敏感。我们看到整个的环境从一个稀缺的,从一个极其惨烈的生物性的竞争转向一个慢慢的文明社会,我们的物质变得越来越丰盛。也就是说,实际上,作为一个生存的意义上来说,我们所现在拥有的物质完全用不着如此恐惧,但是,人类的进化要远远慢于外部环境的变化。所以,从思维上来说。因为对稀缺,因为对那样的生物的压力的恐惧,我们总觉得怎样能够获得幸福呢?就是需要我们工作非常出色,获得巨大的成功,比如我们要有很多的钱,我们才认为幸福。
而作者一开篇就给我们讲了一个逆向的思维,他认为逆向思维是获得幸福的关键。他说实际上,应该反过来,我们首先拥有了幸福人的状态,因为有这样的状态就会帮助我们更好的工作的出色,因为这样的工作出色会让我们取得巨大的成功。所以作者把这样的逆向思维,这样的先把已经拥有了幸福这件事情,我想很多朋友看过成功学,成功学也会讲先成为,然后做到。所以获得幸福的正确的顺序是我们本身就已经幸福了。这就是幸福,所以首先我们先让自己拥有一个兴奋的状态,那个兴奋的状态能够激发我们更大的干劲,让我们一开始就站在幸福的起点上,精神振奋、广结人脉,而这样的一个工作的出色,就会获得成功的结果。就像一位哲学家说过:人类历史上,最有价值的发现莫过于人类可以通过努力的转变,而彻底的改变生活。我们也曾经分享过很多哲学、生物学的书,我们都知道,实际上大脑、人类是无法分辨理想和现实的。就如同书中的一句话:并不是现实塑造了我们,而是我们大脑中审视世界的演进塑造了我们的现实。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世界万物本无好坏,乃思想使然。不管我们从文豪还是从生物学意义上,我们都说,实际上现代人一开始就可以让自己拥有幸福的状态。
推荐各位可以去网上搜一个电影《当幸福来敲门》,我看过两三遍。主人公在非常惨的环境中,离开、自己带孩子,被房东赶出来,每天晚上四处奔波。他给人的振奋、永不言弃,就是幸福来敲门。
刚才我们是从逻辑上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再看他们做了哪些实证的研究,加州大学一位心理学教授桑雅吕波密斯基,在《这一生的幸福计划中》分享了他的成果,准确的分析了环境对幸福的影响指数。他说,我们是否幸福,实际上10%取决于我们所面对的现实,而90%基于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我们如何来看待这个世界,就是我们是否能够幸福。所以怎么样能够让自己变得幸福,书中给了七招,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尝试作。分别是:散步、写日志、做点好事、放空、达到心流、冥想、感恩。所谓的心流像我们前几天分享的专念是类似的。所以我们看到,所谓的幸福就是让我们能够把握自己的内在。
柳传志曾经分享过的鸵鸟的理论,很多时候,我们不幸福来自于社会对我们的评价,对我们的打击。而很多时候,那个打击实际上是别人的看法,并不是事实。或者90%并不是事实。而即使是事实,一切都会变。如果我们能够面对未来,坚信这个世界充满了变化,坚信生存的意义并不是当下的生活。我们要做一个人,充满了灵动,适应环境,不断的觉察自己的感受,不断的给自己更大的价值,不要让自己被生活、被工作、被身边的一切所燃烧。要给自己留下一点的空间,让自己的节奏变得慢。我刚才在想,每天读书,每天分享十几分钟,就是创造了一个属于我自己的空间。
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就是每天这样做。就像书中说的,你做一件事情,是想获得什么呢?获得商业回报,获得别人认可,还是获得自己内在的成长。每天读一本书读得多了,有一点社会影响力,包括今天也有朋友和我交流,说帮助我把这样的内容更大的商业化,也许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生发。但是这本书告诉我对一个人来说恐怕只能拥有一个目标,是拥有事业的财富,是拥有社会认同,还是拥有内在的成长。这三个恐怕很难统一。也许会有一个先后,但是不管怎样说,你只管去做,只管做自己,同时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看法,所以去聆听别人的建议,但是不一定采纳。
好,我们最后再梳理一下,幸福是什么呢?幸福是达到这三个目标:无欲无求、竭尽所能、坐拥一切、拥有满足、自由和幸福。
而如何来实现呢?或者说幸福能实现吗?
书中说,幸福作为一个能力,实际上可以靠后天习得,重要在于我们一定要去逆向思维,去看到人类的进化已经和过往的假设完全不同。重新评估过去我们所谓认为的理所当然的事情。坚信幸福就在当下,幸福是我们人生至上的目标,从我们自己出发,而不要去太多在意周边的评价,不管当下你面对顺境还是逆境,不要把自己一切的成就基于工作,因为未来,我们会从工作中退休,实际上退休的是我们的岗位,而永不退休的是我们不断成长的内心。让自己拥有更多价值,让自己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节奏缓慢,跟工作不相关的空间,那是一个创造的空间。当拥有了兴趣,拥有了目标,不要想太多,只管做,做自己,听别人的建议,但可以不采纳,这就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