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回信为标绘就边疆民族团结新画卷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西藏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全体村民回信,强调“看着北斗星走不迷路,跟着共产党走会幸福。”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回信精神,始终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党的旗帜下根深叶茂、硕果盈枝。
以育为基,凝聚“石榴籽”滋养“向党心”。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思想认知、价值观念直接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民族的繁荣发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度融入教育体系,是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首要抓手。广大党员干部要正确认识把握青少年“播种育苗期”“拔节孕穗期”等不同阶段的特点,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广泛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沉浸式体验等活动,融入升国旗、奏唱国歌、入党入团入队等仪式,深植爱国情怀与红色基因,着力营造“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让民族团结的理念如春风化雨,滋养各族青少年的心灵。
以民为本,架设“连心桥”融通“万家情”。基层社会是整个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底盘”,要把造福人民作为最根本的职责,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离群众距离最近、与群众联系最密切的优势,运用好党员志愿服务队作用,常态化开展“敲门送暖”、精准帮扶行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结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举办便民服务活动、趣味运动会、传统佳节共庆等群众文化活动,搭建起各族居民互动沟通、增进了解、融洽感情的桥梁,真正让基层党组织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坚实阵地。
以干为先,勇当“排头兵”恪守“为民诺”。实干的方向是服务人民,要时刻铭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贯穿始终。党员干部要走在前、作表率,以 “五个过硬” 标准淬炼本领,带头研学民族理论政策法规,不断提升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能力水平,通过聚焦就业、教育、医疗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秉持钉钉子精神推动惠民政策精准落地,以行动践行“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实实在在的成效兑现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
以润为径,奏响“主旋律”凝聚“同心圆”。民族团结意识的培育,贵在坚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浸润之功,在潜移默化、日用而不觉中滋养人心、凝聚共识。要通过持续深化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阐释,让群众坐得住听得懂用得上,架起理论通向群众的桥梁,讲深讲透“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这一深刻内涵,使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汇聚起“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