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身体会,不止一次了,印象最深的一次应该是读大学期间,外出兼职回来,坐在傍晚的公交车上,路两边大厦的霓虹灯灯光朦胧地倒映在车窗上,淅沥沥的秋雨落在车窗上,逐渐形成一条条雨线滑下,这个城市没有我的家,爸爸妈妈不在身边,迎接我的终点没有家人,那一瞬间的孤独感铺天盖地而来,眼前的一切都变得更加朦胧起来。终点站到了,抹掉脸上的泪水,回到宿舍,宿舍灯光亮如白昼,舍友带着笑容地问候:吖,你回来啦~一刹那,真的只有一刹那,伤感立刻跑到爪哇国去啦。温暖打败伤感,妥妥的~
另一次也是,骑车往家赶,忘了带雨衣,淅沥沥的雨点打在脸上,不冷,就是会糊了镜片。一边骑车脑海里边想:这偌大的城市,这熙熙攘攘的人群,下班时间,每个人都在往家赶。家,这个一听就很美好温暖的词,是所有晚归者的目的所在,方向所引。脑海里俯瞰这座此刻灯火通明的城市,然后不停聚焦,聚焦,然后,在一个十几平的出租屋里,有我的爸爸妈妈,此刻昏黄的灯光下,妈妈应该在做菜,爸爸在整理平时捡来的塑料瓶纸箱啥的,这是我的家,是我此刻冒雨前行的目的所在,家人在等我回家。想到这里,低落的情绪好转:原来在这个偌大的城市,有一盏昏黄的灯光属于我,有一个温暖的被窝属于我,有一个我下班后心之所向的地方,我的下班,我的冒雨前行,都有了意义。
换了工作,和家相隔五六十公里,一个人打着伞回到出租屋楼下,抬头看,那一个个亮着灯光的窗子,此刻应该是一家人下班后团聚的地方吧。哪家厨房跑出来的菜香味,仔细一闻,嗯,麻婆豆腐的香味呀。回到家,打开灯,这一刻,真想有个哆啦A梦的任意门,让爸爸妈妈立刻到我的屋里,吃着爸爸妈妈做的饭菜,我就不用羡慕家在这个城市每天都能回家的同事啦。
都说成长都需要离别,而我十分害怕孤独。但从读书到工作,我们似乎一直在经历离别与团聚。应该是我性格的原因,这些大家都在经历的事,似乎唯独我不能轻松面对。那就慢慢来吧,去慢慢习惯离别,慢慢习惯孤独,但更珍惜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