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开着双闪的一列汽车缓缓驶向随州高速路口,我看到了列队的警察在向我们挥手、敬礼。心中阵阵暖流,我放下捧着的鲜花,挥着手轻轻地说:“我们走了,无须相送。”
2022年4月1时凌晨1点,正在睡梦中的我突然接到李东升院长的电话:“桑洁,10分钟内到新院9楼集合!”当我火速赶到医院,发现核酸采集队的同事们早已到齐。祝文平院长也在等候着我们,一脸憔悴,看样子一夜未眠。在祝院长进行了简短动员讲话之后,我们穿戴整齐跟随李院长上了车。车窗边夜晚的风呜呜地吹着,像天边传来的召唤。风吹起了衰草,也吹起了我的头发。我心里似乎疑惑着,却又坚定着。
我院上下一心、闻令而动、逆行而上,李院长带着充足的防护物资和训练有素的核酸采集队员,以最快速度到达了随州市曾都区南郊卫生服务中心。尚未等天亮,我们便投入到了紧张的核酸采集工作中去了。在李院长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我被分到了擂鼓墩社区,这是我首次进入传说中的“重灾区”新天地花园。有幸,我曾有方舱医院丰富的工作经历,这一次我更懂如何进入疫区。没有恐惧、没有怨言,只有坚定的信念和无尽的勇气。在新天地花园小区的小广场上,我们头顶着四月的骄阳,面屏下是一张张挂着伤痕的脸,防护服里更是汗流浃背,汗水顺着额头淌进了我的双眼,眼睛火辣辣的痛以至于泪流不止。这第一天,我个人采集核酸千余人次,我院更是承担了南郊7万人次的核酸采集工作量。
晚上回到宾馆稍作休整,时刻关注着群里的各种消息。4月2日凌晨4点,熊秋萍护士长早早起床,挨个敲门喊队员起床吃早餐,继续再出发投入到第二轮核酸采集工作中。这一天我与熊护士长一起,被分到了文体广场。穿戴防护服时,护士长嘱咐我们操作要严格规范,如果感觉累了可以申请替换,可她自己却硬是坚持到采样完最后一位居民。脱下防护服,我看到熊护士长已经口唇皲裂、浑身湿透,心中不免心疼。当得知这一次她与丈夫一同奔赴疫区,而独留7岁的儿子在家时,我对她更多了一丝敬佩之情!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伉俪深情,是那样的义无反顾,是那样的无怨无悔。
4月3日我依然在文体广场执行任务,惊喜的是我竟然遇到了我在随州中心医院实习时管床的一位患者,那时因为这位爷爷没有家属陪同住院,而是我陪着他做了许多检查,所以当我开口说话时,他便认出了我。他欣喜若狂的说:“桑医生,是你吗?你穿着防护服我差点认不出。”“是我,爷爷,我从广水来增援的!”接着他对旁边的同伴说:“这娃子真不错,还是从广水来的!”这一刻,我感到自己作为前来增援的广水医务工作者很荣幸、也很骄傲!
在持续紧张的工作中,李院长每一天都陪同我们奔赴现场,始终与我们保持联系,甚至怕我们中午在采样点吃不好,还亲自为我们送来可口的饭菜。一天好几次李院长都来采样点探望我们,我在文体广场的操作台,望着李院长苍老却高大的背影,我在想这是谁的儿子?谁的丈夫?谁的父亲?在这个知天命的年纪里,为抗击疫情日夜兼程的指挥着。
终于下了高速,我收到了“欢迎回到广水”的短信,我看到了市领导拉的横幅—欢迎回家,致敬最美逆行者。直到我在人群里看到祝院长向我们挥手,我才发觉眼睛有些干涩,眨眨眼,泪水下来了,说不清是感动还是激动。回想起2020年初疫情暴发时,我大学尚未毕业,不能为保卫家乡出力。而如今,我早已准备充足,同时领导给予了我足够的信心,因此我心中充满力量而圆满完成了任务。这一次,我为自己骄傲,为同事们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