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点激动~

晚上,加入云南王老师的“亲子共读群”,王老师发来资料,有昨天的网上交流会,有位老师提到了家庭教育的三大支柱:无条件的爱、价值感和终身成长。

还没有去查具体意思。结合自己的认知理解一番,然后再查资料去解疑答惑。这也是今天都朱永新教授《我的阅读观》一书中所提到的“自上而下”阅读法。姑且尝试着用一用。

首先,无条件的爱,反义词,有条件的爱。父母爱孩子,小时候无忧无虑还好,但是长大后进了学校,与更多家长交谈,看到更多优秀的孩子,似乎攀比之心慢慢就形成了。与之而来的是:看自己的孩子永远只盯着缺点。

不直达您是否熟悉这样的现象:下班回到家,看到孩子再看电视或者玩,第一句话就是作业写完了?还带着不耐的、指责的语气。如果没有写完,那么,一场喋喋不休的“紧箍咒”就开始了,紧接着,要么是一场口水战,要么是以娃“砰”的一声摔门结束。

为什么会这样呢?写作业这种行为何以引起家长如此大的反应?那是因为家长知道学习很重要吗?

学习很重要,但是家长却不是立足于孩子的未来看当下,而是与别家孩子比较,强调努力,而看不到孩子的心理需求。

这是有条件的爱,小时候为了让自己家的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孩子长大了希望能够成为自己茶余饭后的骄傲。

无条件的爱呢?包容理解和接纳。与孩子共情,即使不懂孩子,但是愿意学习儿童教育方面的书籍,站在孩子的立场看待、对待孩子。

只是,做起来太难了。我对我的女儿包容性很大的。她总是爬着走,还是像四只脚的动物那样爬着走,我总是鼓励而非阻止。由此可见,我的包容接纳能力还是不弱的。

但是,今晚,女儿迟迟不愿洗刷,晚上九点我提醒,晚上十点我提醒,每次都以失败告终。于是,我变得有些生气,直接坐在床上看书,任凭她拿着玩具如何引我说话,只是强调两点:第一,请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妈妈帮你捡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应该你自己完成;第二,请去漱口,准备刷牙。

她去做了。先捡垃圾,再自己刷牙。她刷牙的时候,忽然说了一句:你现在开心了吗?

那一刻,心里五味杂陈。难过,为女儿;惭愧,为自己。我回到:我没有不开心呀?

她伸出两根手指:刚刚我们两个人都难过了。

“为什么难过?”

她开始转移话题。我开始认真地帮她擦着小脸。然后,结合自己的认知,反思自己,刚刚我没有做到无条件的爱,因为她的规则感是依靠我的威胁完成的。

其次是价值感。我理解为引导孩子理解做事的意义,享受过程,而非仅仅注重结果。

最后是终身成长。为人父母,眼光要长远。就如小学低年级不应该注重于成绩的高低,而应该重视阅读,这是孩子受益终生的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