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来的女儿,把一元钢蹦送到门口小盒笑着说:妈妈,我特意给你准备了一元硬币哦,你出门坐车投币去玩吧。
因为你和女儿分享过,用一元钢蹦投币坐公交车的感觉,就好像投币坐玩具车一样。
女儿说她午休的时候,她去附近购物现金付款,特意央求店老板找零钱,心里想着妈妈的需求。一把钢蹦到手的时候她很开心,知道妈妈也会很开心。
爱就是记住你的喜好,然后投其所好。爱的表达不需多么轰天惊天动地的大事,甚至也不用大费周章劳心费力。遇见什么事情会想到对方的喜好,举手之劳顺便就成全爱的表达。
你想起了某一个特别的节日,先生送你的一束菜花,对啊,不是鲜花是菜花,那是他的爱的表达方式,其实也挺好。
往往在这样的时刻,你会恍惚着感觉女儿和妈妈的角色扮演。你和女儿之间在那一刻,仿佛是彼此的恋人,又仿佛她是家长你是孩子。
爱和被爱是本能也是能力。
她知道如何去表达爱,如何有效去表达爱,她是具备幸福能力的,你越来越笃信。
母女的关系,无论是怎样的角色。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爱在流淌,彼此之间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爱和喜欢。
你喜欢这样的时刻,喜欢这些细小的点滴剧情。当然,这样的点滴剧情你也会记录下来哦。琐琐碎碎的日子,岁岁平安的故事,都是爱在流淌呀。
你偶尔觉得这般琐琐碎碎的日子记录好像没啥意义,但是小主的文章总会给你信心,碎碎念,就是岁岁平安的日子啊,当然要记录啊。
你这个妈妈,有时候是个懒妈妈。偶尔早上也不准备早饭。上班孩子在那一刻就是个大人,她对妈妈没有要求,做不做早饭都不要紧,只希望妈妈是开心的愉悦的舒展的。
那天晚上洗澡后,脚似乎碰到哪个地方也没在意,因为那刻正在听书注意力不太在那。感觉脚后跟有一丝凉意的时候,转眼一看发现脚后跟出血了。刚好女儿在旁边和猫崽子们戏耍,你轻轻对女儿说自己的脚好像受伤了,女儿看见你的脚流血了,夸张惊叫起来。
女儿的惊叫有着表演的成分,然后她的一席话让你笑喷了。她说,这可咋好办,这可咋好。等我爸来的时候,我怎么交代呀……
上午的时候那个爸爸和女儿说,他有几天的假期要来济南一趟。
女儿的药箱里只有酒精,没有碘伏,你执意不让她让酒精擦拭,那火辣辣的疼你可不愿意,酒精湿巾擦拭一下就好,一点点而已,拿出创可贴敷上就好,有啥大惊小怪的呢?
你看女儿拿出了创可贴,你对女儿笑着调侃说她反应及时,若是反应迟钝一会,或许那创可贴都用不着了。
拿着创可贴的女儿要贴到伤口去,却发现擦拭之后依然还有一丝血流出来,那就继续擦拭,稍等片刻再行贴敷。
在那一刻,你也是一个需要照顾的人,而孩子是照顾你的人。
当孩子要照顾你的时候,你这个做妈妈的就接受享受就好,不用拒绝。接受爱也是能力,坦然的接受,感觉真心不错哦。
这份接受爱的能力,也是刻意训练并慢慢调整的,之前你会觉得不用啦,这点小事,自己就能顺手搞定,不用劳烦别人;而现在你会带着觉知,创造这样爱的流动时刻。她需要表达爱,你只需接受爱就好。
家人亲人之间在一起,爱是双向的,一定是有流动的,如果一方一味的付出。那不是爱,那是控制。
家长一味的付出爱成了习惯,当某一天需要孩子回馈爱的时候,孩子却在长期主动付出的爱里习惯了,只会一味索取而不会付出爱,付出爱的能力渐渐枯萎了缩小了。
而在那样的时刻,一味付出爱的家长会失望绝望,会觉得孩子是白眼狼,是自己命苦养出了不知感恩的东西。
这一刻,你想起了一幅画面,家长把小时候孩子的翅膀折断,却期待着某一天长大后的孩子能翱翔蓝天。
某天你冲泡咖啡之后,念叨着这一罐咖啡又喝光光了。
然后等你从房间折返出来的时候,发现女儿把一罐新的咖啡放到了台面上。其实咖啡就在橱柜里,你直接拿出就好。而女儿只因听到你念叨,顺手就把咖啡拿到台面上方便随时取用。
母女之间互动就是这样,有时候并不需要多说话,就比如你会在她下班之前特意把冰箱里水果先取出,放到常温状态等候着,也会在她下班之前特意买回来新鲜的水果,放到台面上等候着回家的她。
和成年的孩子相处,你这个妈妈可做的事情并不多。她每天早上上班出门,晚上才回家来。有时早上会吃早饭也会让你准备午餐,但大多时候是不吃早饭,也不让你准备午餐,晚餐大多也是不吃的。
打着陪伴的旗号,在孩子的家里住着。你每天都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去爬山去登高去望远,去公园看花看草,去见朋友去听课学习,好像在女儿这里,更多的是做着自己的事情。
孩子是成年人了,一个职场中的成年人。她的生活规律和节奏有着固定的模式。有时候你真心的不认同,但你也知道那是她的生活。
每当你有一些杂音出现时,你会带着觉知做一些功课去倾听女儿真实的声音。让她告诉你如何去做一个妈妈,能做好的该做的,去做好的就好。
一个成年妈妈最应该做到的是,放下试图去纠正孩子的那些念头和想法,你只需看见接纳和允许就好。
如其所示,或许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当然,你这个中年的妈妈,如果还能有那么一丝丝影响力,也是美好的呢。
2024年4月22日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