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5日 闰六月二十二 周五 老乔得病773天,居家康复第463天。
今天读到一篇文章,受益匪浅,故摘录如下:
古语有云:“夫少者,多之所贵也。”
人到中年,远离内耗的最佳方法,就是要少看、少想、少说,过好自己的生活。
少看
人生不过三万天,与其盯着别人屋顶的琉璃瓦,不如把自家瓦片补结实。
少看别人的“光鲜亮丽”,多关注自己的生活。
生活中,我们常常只看到别人的风光,殊不知,那未必是你想要的归途。
没有谁的生活过得比谁容易,生活不只刁难你,也刁难过别人。
所以,不要拿别人的高光瞬间,照射自己的日常——那样只会让你变得焦虑。
人生本就不易,少去看那些贩卖焦虑的东西,把握好自己的生活节奏,你会发现,你拥有的幸福,其实比你想象的多。
少想
杨绛先生说过:“事不能想得太多,想多了心就乱了。”
人一旦想太多,就会过度解读很多事情,不仅失去朋友,还扰乱自己内心,做出不明智的选择。
一个人内耗的本质,就是想的太多。
每天不是担心别人议论自己的穿着,就是担心别人的夸奖是讽刺。
《道德经》中讲:“静心无为,方得闲适。”
人到中年,胡思乱想,只会让自己心烦意乱;不多虑,专注提升自己才能过得舒心。
少说
曾国藩在家书中写道:“话不可说尽,事不可做尽,势不可倚尽,福不可享尽。”
这“四不尽”原则中,把“话不可说尽”放在首位,可见其重要性。
少说话,不是封闭自己,而是明白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
《先知》中有这样一句话:“你把秘密告诉了风,就别怪风把它告诉整片森林。”
你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隐痛、经历,当这个回旋镖飞回到自己身上时,你怨不了任何人。
人到中年,要懂得管住随时想要表达的欲望。
到了一定年纪,保护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凡事少说。
有时把隐私说给别人听,看似两人变得更亲近了,实则是埋了一颗定时炸弹,你不知道它何时就爆炸了。
正如余华所说的,人和人交往还是少说话,克制表达欲,平静温和就行。
《道德经》中讲:“少则得,多则惑。”
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凡事过犹不及,懂得给自己的生活做减法。
少看,则远离信息过载,让心神得以安闲,生活回归简单;
少想,则远离思绪漩涡,让头脑轻盈自在,思维变得敏锐;
少说,则远离口舌之争,让情绪稳定平和,沟通更加和谐。
人生的航道很远,载货太多,则难以扬帆。
相比不断堆砌行囊,轻装上阵才是风赠予行者最珍贵的帆。
保持内心的极简,远离内耗,少看,少想,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