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导师们在自己社区开展读书活动时的反馈,在韩老师的《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书会上得到支持!
读人,不被重视、不被尊重、委屈、压抑太多至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情绪……当那个妈妈在谈自己遇到的事件,说自己的感受时,我们都看到或多或少自己的影子。害怕做自己、恐惧被遗弃、有无尽漆黑深渊的悬崖、喉咙发紧卡住不让眼泪掉下来的身体反应---真相竟然是她的老公很爱很爱她,费尽心力配合她演她的剧本,而她,一直害怕看见“我是被爱着”的真相。
韩老师言:一个内在冲突巨大的人,他就很容易勾引别人来成全自己的剧本。
为了让大家听清楚这个说法,也为了保护那个妈妈,韩老师用自己刚刚经历过的一段心理过程回放展示给我们看到,那些情绪都是自己的,然而我们必须要把它分裂出去一部分,原因在于:其一发泄底层愤怒;其二体验按钮在我手上的控制感;其三是生命需要的确定感,简言之,我想要冲突就冲突、我想要和解就和解。因为内心深处那种深深的“不配得”以及很深的愤怒,无尽深渊的绝望感,他们会让人本能地想要找替罪羊。解决方式就只有自己去面对,从心生出“我不再演这样的剧本了”才有可能改变。
韩老师金句:真正的疗愈是观察,同时止于观察!出念头,就去看这个念头;出情绪,就去观这个情绪本身,和它们在一起就好了!面对深渊,但凡有一丝一毫想要解决问题的能量,都会被无边放大,可能造成龙卷风。但凡不想演的,除非本人从心而出,否则别人无法帮到你!那个妈妈感受到深深的被支持!
韩老师又用她个案里一个12岁孩子的沙盘给我们看到了“内在子人格”的展示,孩子是百分百爱父母,她想让父母开心。沙盘里怎么看到小孩?看到孩子与父母的互动?看到序位、家族---大家各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再次清晰地展示了在每个人自己建造的主观世界里,你负全责的含义---我们看见什么,就是敏感什么---理解不等于认同,而敏感代表默许。人是有选择的,你所有的主观建构的观点都是自己选的。
所有的儿童教育都应与年龄结构相关。对6岁以前的幼儿养育而言,简单明了地植入价值观是帮助孩子形成稳定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做法。常见不当做法有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强人所难以及逃避责任。特别最后一点,孩子六岁前,有的家长会用尊重、信任这些观念来逃避这个给孩子植入核心价值观的任务。这种后果就是孩子今后的人生里对自己的身份认同会有一定困难。
那么如何植入价值观:坚持始终如一的价值观;心口如一的一致性表达;使用邀请的能量而非要求。
本次课程信息量很大,囿于记录者能力局限,难以传递现场能量之流动感。所以真正亲临现场的学习、交流,受益是“谁用谁知道”!
祝福每一位有一个清晰稳定的身份认同好好地活在这个美好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