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底的样子主要有哪些?

紫砂壶底的样式,主要有平底、一捺底、加底、钉足、梯形托榫足等。

1)平底——亦称“自身底”或“截底”,如扣碗状。是在壶底平封一片泥片,形制拙朴,手法简单,茶         壶安置也最稳妥,但在烧成时要注意不变形和不起       翘。

2)一捺底——亦称“罗汉底”。是紫砂壶独有的样式,犹如在球面上按捺瘪陷成的凹窝,窝的周圈为       壶足。多用于圆器,简洁明快,灵巧利索。“捺”,既表明底的来源,是“身筒向下的弧形延展”;         也表明“底”的形成,是“按捺而成”。

3)加底——亦称“假底”。有“圈足”和“挖足”之别。制坯时,如果是在底面附加一层泥片,然后挖去中      间留下周圈为足,则称“挖足”;如将另做的圈形贴附到壶底,则称“圈足”。加底与身筒连成一体,      外形上看不出底的独立性,如“秦权”、“倒把西施”壶等,称为“暗加”;加底明显凸出身筒轮廓外,      如“笑樱”、“柱础”壶底,称为“明加”。

4)钉足——源于青铜鼎足。钉足支架壶体,稳而不滞,透着灵气。钉足的形状及高、矮、粗、细,       视主体而统一协调。圆器一般用3钉足,方器则为4钉足。钉足一般不高,又叫“滴水足”,朝下的       顶端,像一滴水将要落下的球面。形式有短柱、倒锥、如意、棋子等,皆为做好后粘接在壶底。

5)梯形拖榫足——亦称“挖犴门”、“连角足”。在方器的各面底部开挖,形成扁梯形托榫足。

    紫砂壶底,若是单独成型后再和壶身粘接的,粘接方式有明接、暗接2种:直方挺直的壶多用明       接,圆润浑朴的壶多用暗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紫砂壶各部位鉴赏常用术语 《一》、种类: 紫砂茗壶经历几代艺人传习形成规范的制作法则,从形态结构上基本可分成三大类...
    石破天聊紫砂阅读 703评论 0 0
  • 紫砂茗壶经历几代艺人传习形成规范的制作法杂爆从形态结构上基本可分三大类。 (1)光素器:即方壶、圆壶。 (2)筋纹...
    石破天聊紫砂阅读 645评论 0 0
  • 2016年最后一天从重庆赶往长沙,陪陪妈妈过新年。 妈妈今年80高龄了,平常与弟弟一块生活在长沙,弟弟对妈妈照...
    胡杨公主阅读 442评论 5 10
  • 前几日因为公众号的事,和“叔叔”聊了几句。已经忘了为什么会叫他叔叔了,就像他总是叫我小朋友。其实叔叔并不老,也就比...
    拾柒大人阅读 467评论 0 2
  • 《诗经·卫风·木瓜》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投我以木李,报之以...
    庚子长情阅读 3,20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