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无锡马拉松比赛,我的好友也参加了,抱着旅游,会友以及带孩子体验一下马拉松的心情,带上大女儿开启了这次的锡马之行。
六点不到的女儿睡眼朦胧的起来了,睡眠不足的情况下,开始闹脾气,先是洗脸再是穿衣。早已经习惯了女儿的这种“小性子”,也就没有当一回事。
天公不作美,在比赛一个多小时后,就下起了雨。这雨一直持续到比赛结束。我带着女儿在终点处等着。女儿的反应有些意外。缺乏这种困难生活体验的她,无法理解他们为何在终点处那样兴奋,由于下雨,人多,地面潮湿泥泞,她感受到的更多是:自己冷了,地面脏了,并且没有耐心再去等待我的朋友。对于马拉松,只能看到的是选手冲刺的时刻,无法体会42公里是需要付出多大的意志力,她无法体会(从根本上我也无法感同身受)。
那么问题自然显现:在我很开心孩子已经开始认字,并且很喜欢读书的环境里,她到底缺失了什么。?而我也在温水煮青蛙的生活里,变得脆弱不堪。
看到认识十几年的朋友时,我是惭愧的。她的精气神远在我之上,瘦弱的身体里蕴藏着怎样的能量?我虽不认同跑马这样的运动方式,却也没有在站桩上有什么深入。而她,用行动早已证明突破自己。从这一点上来说,我已经拉下太多的意志力。
我们撑着伞站在终点处几个小时,朋友在大雨中奋力奔跑几个小时。当时我就在想,同样的时空,拿来去做什么事情就显得区别很大了。我的时间就那样静静流淌了,虽然我可以说再陪孩子,同时也在体会跑马者的心情。事实清楚的很:我不去跑这一趟,是无法完全体会着中间的波折。若要想有深刻的体会,很简单,有过一样或者更高的生命体会,形式则不是非跑马不可,可以选择主机认同,喜欢的事情来尝试和突破。
我选择的是读书,在读书笔记和思维导图上突破自己,现在写一篇千字的读书笔记很容易,但是质量分一直很低。同时很佩服樊登说书的能力,就想在接下来给自己一个挑战:读完一本书,写一篇两千字的读书笔记。最后精简正一千字成为高质量的读书笔记,扩充至三千字,录音成语音,锻炼一下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到最好形成读完一本书可以很好的提炼其精华,然后可以很顺畅的读出书里的内容。
迷茫就是应该多多行动,每一天都要!
2017-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