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深化的大背景下,廉政党课作为筑牢党员干部思想防线的“关键一环”,不仅能增强党员干部对党纪国法的敬畏之心,更能引导其在工作与生活中践行廉洁自律的要求。各级党组织当精心谋划、扎实推进,让廉政党课充分发挥“明初心、强决心、筑廉心”的强劲效能,全力打造一支清正廉洁、一心为民的党员干部队伍,为国家的繁荣发展、人民的幸福安康注入强劲动力。
“深挖内涵”厚植思想根基,催生“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自觉,让廉政党课在正本清源中“明初心”。“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廉政教育的根本在于引导党员干部回溯初心,深刻理解为人民服务的真谛。倘若廉政党课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条文宣读,而不触及思想的深层,不挖掘其中蕴含的精神价值,便难以让党员干部真正领悟廉政的意义,更无法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责任与担当。因此,各级党组织当“深挖内涵”厚植思想根基,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明晰廉洁从政的理论根源,结合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和人民的期望,深入剖析当前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使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同时,要引导党员干部将理论学习与自身的思想实际相结合,不断反思自己的初心是否坚定、行为是否符合标准,从思想深处筑牢廉洁从政的根基,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真正让廉政党课在正本清源中“明初心”。
“创新形式”激发参与热情,凝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力量,让廉政党课在知行合一中“强决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廉政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需要通过实践体验,将廉洁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传统的廉政党课形式相对单一,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各级党组织当“创新形式”激发参与热情,提升廉政党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廉政教育平台。在线上,通过制作生动有趣的短视频、动漫等形式,传播廉政知识和典型案例,让党员干部随时随地都能接受廉政教育;在线下,组织开展廉政文艺演出、主题演讲比赛、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党员干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深刻领悟廉洁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展廉政教育的阵地,将廉政党课的课堂延伸到红色革命圣地、廉政教育基地、企业生产一线等地,通过实地参观、现场教学等方式,让党员干部亲身感受革命先辈的廉洁风范和奋斗精神,学习企业在廉洁经营方面的成功经验,增强廉政教育的实效性,真正让廉政党课在知行合一中帮助党员干部“强决心”。
“多维评估”保障教育实效,涵养“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品格,让廉政党课在常抓不懈中“筑廉心”。廉政党课的成效,不仅体现在课堂上的学习,更体现在党员干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行为表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如果对廉政党课的效果缺乏有效的评估和跟踪,就难以确保党员干部将廉洁理念长期坚持下去,廉政教育也可能沦为走过场。因此,各级党组织当“多维评估”保障教育实效,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在评估主体上,要实现多元化,不仅包括上级党组织的考核评价,还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实地走访等方式,了解群众对党员干部廉洁表现的满意度,将群众的评价作为衡量廉政党课成效的重要依据;在评估内容上,要全面、细致,既考察党员干部对廉政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关注其在工作中的廉洁行为表现;既评估廉政党课对党员干部思想认识的影响,又衡量其对工作作风和工作效能的提升作用;在评估时间上,要实现常态化,定期对廉政党课的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真正让廉政党课在常抓不懈中“筑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