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宋]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佛 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 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在这一品里面的记载就是佛陀开始说如何降服其心了,而这些方式是诸菩萨摩诃萨的方式。也就是佛陀要令一切众生,包括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也就是包括了一切众生,有情及无情,统统都入无余涅槃,得其不生不灭。但是这里佛陀就开始来那套令人不解的说法了,这里佛陀说了“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当然,接下来佛陀也解释了,也就是接下来很多类似的说法的根本:“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菩萨来此是度众生的,但是如果一直想着,一直惦着去特意找众生来度,也一直觉得自己是位菩萨,这位仁者已经不是菩萨了。因为菩萨已经是能洞悉我空与法空, 不著一相。如果有“我相”,“我”已经表露无遗,有我就有对立的“人相”,自然有“众生相”和“寿者相”了。如果真正的证得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此四相皆是虚妄,无一可执,那么就没有一个实在的众生在被灭度也没有度化众生的菩萨。
这些“相”都是虚名,但是我们在生活中往往就落入他们的圈套里面,难以自拔。想想看,多少身边的朋友亲戚或者是公众人物都在不择手段地为了出名或者是声誉在不断自寻烦恼。明星们每天怕狗仔队跟踪偷拍私隐,政要们每天要考虑如何令到更多人能投自己一票。很多人甚至乎在选择去那里就餐或者穿什么衣服都会烦恼一 番,因为往往他们的挑选时需要顾及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因为自己时常会想到自己的角色,可能是一位大老板,也可能是一位著名学者,或者是一位家庭妇女。就因为这些我们自己或者别人加给自己的头衔或称呼,我们就著相了。觉得自己就是被称呼的哪一位。好的就高兴,不好的就愁眉苦脸。我们平时都是一样,因为凡事都在为了这个相拚搏卖力,甚至不择手段。到头来苦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