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午饭,我怕影响孩子学习,到我的房间给小杜通微话。她在老家一个近视眼治疗室上班,正好不忙。通话之前,我就想好了,以倾听为主,其实她不说,她的家务事,我也能猜到。既然她受委屈了,让她的情绪有个出口,听她诉说,便于我了解真像,才能劝她释怀。
小杜接通了我的微话,说了有四五十分钟,大概有以下几层意思:
第一,他们夫妻俩吵架,是在一个多月之前,直接诱因是小杜陪俩孩子休息之余看电视,老三骂她娘仨不学习,影响他休息了。小杜认为老三不是在管孩子,其实是找碴子骂她,气不过,回骂老三。夫妻俩床头吵架,床尾和。
第二,他们夫妻吵架和好之后,舅妈打电话指责小杜不关心老三,影响到自已儿子休息时,小杜怼了婆婆几句:你心疼你儿子吗?我们俩口子都上班,俩孩子在家上网课,饭都吃不上,你住二女儿家享清闲,你咋不替你儿子来给孙子做饭。理亏的舅妈当场挂断小杜的电话,本来俩口子的小矛盾已经息灭了,舅妈的电话又把小杜怨愤之火烧起来……
舅妈打过电话,舅舅这个人物粉墨登场:其实表弟的父亲,也就是我婆婆的亲弟弟,孩爸的舅舅,他是位一位自私自利的人,从小在重男轻女的老家,被单身的姥姥宠爱有加,被他的长姐,即我的婆婆宠爱多年。舅舅成年娶妻后,很不顾及老娘的感受,但他是心疼老婆闺女的人,对唯一的儿子老三一般般。走亲戚时,我曾经听小姨说过,舅舅和姥姥在巷子里对骂,而且舅舅表态:兴(可以)儿媳妇骂婆婆,不兴婆婆骂儿媳妇。
听小杜说,今年大年初一,舅舅和老三吃团圆饭时,父子俩争吵起来,差点掀桌子……
原来在我婆婆去世之后,本来就有碎碎念习惯的姥姥,在失去孝顺她的长女之后,更加喜欢自言自语,有时候夹着骂声,和她同住的舅妈认为姥姥在骂她,她们婆媳俩争执过,对骂过……在年前,舅妈一气之下去她二女儿家居住,扬言:“等老婆婆死了,再回这个家住。”
初一团圆饭,舅妈没有回来,老三俩口子张罗一桌饭菜,陪奶奶,陪父亲吃饭。饭间,舅舅提议,年后让舅妈去老三家里住,因为在外地上班的,二女儿的丈夫要回来工作,舅妈没地方住了。
老三主张:舅妈正好回来住,奶奶人老糊涂了,别和老人一般见识。
谁知舅舅拍桌子:你妈妈愿意住哪就住哪里,谁也管不着她。
老三:婆媳吵架过去了,儿媳妇陪婆婆住是人之常情,老人在世,儿媳妇躲出去不应该啊……
爷俩各执一词,都很激动,差点掀桌子。
第三,舅妈打电话指责小杜以后,她的二女儿,小杜的二大姑姐,给小杜发微信,指责她不忍让她弟弟了……小杜回复时,才发现被她二大姑姐拉黑了。
听小杜诉说完详情,我问她:“过去,老三经常对我夸你,你们夫妻关系很好,他找碴子骂你,你认为为什么?”
小杜泣不成声:“老三心疼他父母,同意他母亲住回我家了……”。
“你接受婆婆住回你家吗?”我直接问小杜。
小杜:我宁愿和老三离婚,不管俩孩子,也不让婆婆住我家。
小杜接着絮絮叨叨说了好多好多,不外乎:过去,舅妈是如何如何不伺候姥姥,逼迫小杜一家陪姥姥住;小杜俩口子上班,时间很紧张,舅妈不看需要照顾的小孙子,不帮儿子家的忙,而去三个女儿家轮流住。
看小杜倾诉差不多了,我适时打断她:“弟妹,你家的事,我了解了。生气烦恼时,给表嫂说就对了。我理解你的难处,让不让舅妈来住你家,你一定要尊重自己的意愿,另外好好跟老三沟通,不堵气,理智诉说你的想法。”
好不容易挂上小杜的电话,我陷入了沉思,舅妈这样的婆婆,哪个儿媳妇会欢迎她来住?
晚上,牵挂小杜仍然在生气,我给表弟老三发了一个微信信息:
“你和弟妹都是为老人着想的大好人。嫂子我多管闲事了,忍不住劝一下你。
谁的男人谁心疼,弟妹那么心疼你,我了解。
你作为男生,主动点儿,别和弟妹呕气了,搬到弟妹的房间去啊,有事有话好好说,别上火。
闹什么分居呀?只会让自己所爱的人伤心。解决问题,必须心平气和,诚恳,彼此尊重地聊一聊。
在一个大家庭里面,经营好夫妻关系是第一位的。是弟妹默默地在背后,支持你成为一个好儿子,一个好侄儿,一个好孙子的,别让她再伤心了,多顾及一下她的感受,她真不容易,你很辛苦,彼此之间多一份体谅吧,成为夫妻不易,一路走来更不易。好好珍惜彼此的今天吧。”
表弟后来回复:“嫂子,我们没事了,打扰您了。”
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舅舅不做为,舅妈有个性,没有边界的大姑子,难怪小杜感慨做他家的媳妇真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