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瓶车攻略

    成为“有车一族”已经大概一年半的时间了。

    2018下半年买了一辆滴溜溜、到哪里都很方便的小毛驴。

    初衷是因为前一年滴滴打车的账单出来的时候,十分惊讶的发现,自己一年往返地铁口的打车费用大概就要一千多块。

    “单趟二十块或者十几块,每个星期至少一个来回,一年就可以省出一辆车钱!”

    算盘打得砰砰响,将目标锁定在了1500左右的小型电瓶车——好“回本”。

    当时上网查了攻略,大部分电瓶车的攻略都将关注点集中在了刹车和电瓶上。

    前者是平安的保障,本身电瓶车质量小、加速容易、行驶速度快的特点,就使得这种车很容易成为马路杀手。若是刹车不够可靠,在突然出现的危急关头不能及时刹车,那可就麻烦了。

    而电瓶是整辆电瓶车的价值主体。可以说,一辆1500的车子,大概就有600块钱要归到电瓶的头上。但是电瓶易损耗,充电放电的速度和效率又决定了车子的实用性。因此,大部分攻略都提醒买家要购买大品牌的电瓶,质量可靠,且耐用性高。

    读了这些攻略,自觉自己是个“选车高手”了,我就喜滋滋地挑了辆物美价廉的车子,成为了“电瓶车”大军的一员。

    但是一年下来,被颠婆不平的路面震散了老骨头的我,深深后悔没有考虑到减震的问题。

    记得买车时,店主十分热情地给我演示了这辆车的前轮“减震性能优越”,不会因为路面的坑洼不平而使得方向难以把握。

    平稳驾驶有保障。

    但问题就出在后轮。

    前轮的方向虽是有保障了,但坐在后轮上的我被颠得七晕八素,上下排的牙齿直打架,手臂都被抖瘦了一圈,也把握不住前轮的方向啊!

    于是,每每看到一个大的路面,上面裂痕满布、坑洼处处,带着头盔的我就开始心惊胆战起来。

    这样的路面,只要上去了就没有一个地方不是抖的,只不过是抖得严重些和不严重些的区别。连“微微站起”的防震法子都没有办法解决这样的难题。

    特别是小型电瓶车在这方面尤其难堪震动。大型的电瓶车,当时出于价格贵、体积重、太大等原因没有购买,但也正是这些原因,看到它们在破碎的地面上轻松的样子,只有微微的抖动时,震颤的心里就抖搂出了一丢丢的心酸。

    到了明年年底,临时的牌照就要过期了。我的“好回本”电瓶车也要退出历史的舞台,而另一个不知道什么特性的电瓶车不知道什么时候再登场。

    无论如何,这次我一定要买个减震好的车!

�a!��Jc��D!�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