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和宋美龄二人的婚姻,如果说是出于单纯的爱情,肯定是站不住脚的。蒋介石和宋美龄成亲背后所蕴含的政治性,在二人刚结婚时世人已经看得清清楚楚。民国时期著名报人胡霖就曾经评价过两人的婚姻是一场政治婚姻。
蒋介石的再婚,是一场有预谋的政治活动,他希望藉此赢得孙逸仙夫人和宋子文的支持...那时候,蒋介石也开始觉得有必要寻求西方的支持。娶宋美龄以后,他就有了与西方人交流的“嘴巴和耳朵”。此外,他还非常欣赏宋子文是一个财政专家。
因此娶宋美龄对蒋介石来说,起码在刚开始的时候,绝大部分是抱着政治性的目的,希望通过与宋氏家族的联姻获得江浙财阀的支持并和美国处理好关系。走好了与宋家联姻这步棋,是蒋介石能够力压当时各路诸侯的重要原因。
因政治而结缘,并不意味着两人之间没有感情。从蒋介石最开始对宋美龄追求时两人的甜甜蜜蜜,结婚后对宋美龄的呵护,在蒋介石遇难时,宋美龄毅然一人前往西安交涉,再到后来去美国开展外交寻求国际援助,都是两人感情的见证。
成婚后,两人虽然慢慢地培养出了感情,但蒋介石和宋美龄两人不论出身、受教育水平、宗教信仰(蒋是后来改信基督教的)都有很大差距,拿今天的话来说,宋美龄是不折不扣的白富美,名门宋家的三小姐,自小在美国长大,接受的是美式教育,琴棋书画精通,而蒋介石只不过是来自乡下县城的一个穷苦学生或军人而已,因此两人在思想方式、生活习惯上都不尽相同,因此有不少的误会和摩擦。
在蒋介石日记中,我们不少看到夫妻二人闹矛盾的记录。
上午同三妹往吴淞游行,闻其不同回南京,心甚抑郁沉闷。人有母爱其子,母爱其弟,姊爱其妹,妻爱其夫,而余孑然回京。谁爱谁惜谁知余。呜呼!苦莫苦于孤儿,恨不孝奉吾母,今悔何及!(1929年1月28日)
但家室启嫌,精神散漫,故办事亦无一成。今年责任必更繁重,甚望内助者以补益。(1931年1月2日)
上午,一言不合,妻即不别赴沪,使余更加一层苦痛。祸变之来,我所应当。故不愿无责任者共生死,亦不忍妻子同患难。(1931年9月27日)
透过上面三则日记,我们可以看出宋美龄还是颇有些“大小姐”脾气的,一言不合就离家出走,让蒋介石备感委屈,像个“无助的孩子”,但蒋介石依然对宋美龄充满爱恋之情,“不忍妻子同患难”,只是希望妻子能够回心转意,多给自己一些帮助。
在经过和妻子长时间的相处以后,蒋介石也逐渐了解了宋美龄的性格,并总结出了一套相处之道,“君子之交淡如水,其处闺房之道亦然”,以君子相交的方式对待妻子,淡交如水,若即若离,相敬如宾。
即使是用了君子相交如水这套策略,蒋介石和宋美龄还是闹了不少矛盾,宋美龄还是时不时离家出走。这时蒋介石通常也只有两个办法,一是打电话发电报给宋美龄,乞求妻子原谅,二就是搬救兵,通过第三人为夫妻说和。
如1929年蒋介石和宋美龄同游上海,宋美龄不知因何事不愿和蒋介石同回南京,蒋介石就使出了打电话发电报这招。
有妻而不能同居,而使余家庭降落,中正之罪,不孝莫大也...下午假眠不成,但觉孤苦伤悲不而已...晚议党务,致妻信。(1929年2月6日)
致三妹电问病,想念之至。(1929年2月8日)
如果宋美龄仍不愿和解,那蒋介石就会请第三人进行说和,这人通常是宋家大姐宋蔼龄。宋蔼龄是促成蒋宋联姻最重要的人物,对蒋介石和宋美龄的性格都极为了解,因此由她出面说和,八成都能成功。
总之,蒋介石和宋美龄婚后两人虽然感情日前深厚,但夫妻两人也经常闹矛盾,而这些冲突之中,往往都是以蒋介石向宋美龄认输求和而结束。
这里摘录一段蒋介石贴身侍卫翁元的口述资料,极为有趣。
早年一些老一辈侍从人员是常讲的一个笑话,就是老先生夫妇争执的事情。话说抗战胜利的那段日子,老先生夫妇的感情各行其是,宋美龄只要和老先生闹别扭,就索性往上海一躲住在上海官邸,不去理会老先生。有时候老先生在南京黄埔路官邸等急了,就打长途电话到上海催驾,无奈宋美龄硬是不买老先生的帐,怎么劝都不去理会老先生的劝解。
有时候,老先生实在给她逼急了,只好低三下四地低声说道:“无论如何都请快回来,你再不回来,佣人们都造反了,快回来!”就这样三催四请,才把宋美龄好说歹说劝了回来,可是过没多久,宋美龄又为别的事情和老先生意见相左,不管是为什么事情,最后投降的八成仍是老先生自己。
蒋介石和宋美龄夫妻闹矛盾,在身边的工作人员看来已经是家常便饭了。每次闹矛盾时,工作人员都以一种看笑话的心态在旁边看夫妻二人闹矛盾,因为他们都知道二人并不会真正的大闹特闹,过不了多久蒋介石就会服软认输,将宋美龄接回来。
每次看到这个记载,我都忍俊不禁,原来不论是政治人物还是升斗小民,在家庭里都是要受点“小气”的。